(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通讯员 杨张添 晚报记者 陈 强
“以前带娃去海宁市里复筛,来回大半天,现在复筛服务延伸至家门口,让我们家长省时省力,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海宁市盐官镇中心卫生院儿童保健科,刚带孩子完成孤独症复筛的一位家长开心地说。海宁二院在乡镇首创孤独症筛查枢纽站——这个建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点,正悄然改变着“星娃”筛查的困境。
从“家长跑断腿”到“服务送上门”
“这个小朋友30个月了还不会主动叫人,刚才评估时还直接抢夺玩具,初筛结果异常,按流程需要去海宁二院或其他相关医院进一步复评。”最近,在海宁市盐官镇中心卫生院儿童保健科,章艳医师一边记录数据,一边眉头微蹙。
在今年6月初筛异常的12个孩子里,最终去海宁市里复评的只有2个,“家长要么嫌远,要么心里抵触,总觉得‘孩子长大就好了’,可耽误的是最佳干预时间啊!”章艳的焦虑,被海宁二院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张尹佳看在眼里,“他们不来,我们就下去!”
两人一拍即合,在海宁市卫健局的支持下,海宁市首个孤独症复评乡镇枢纽站终于在盐官镇中心卫生院落地。近日,海宁二院3名评估专家驱车40分钟驻点服务,当天就为周边3个乡镇的20名初筛异常儿童完成复评,复评率达到100%。盐官1月~6月的初筛异常复评率从原来的35%跃升至67%,长安、斜桥等乡镇复筛率也得到相应提升。
从“筛查断层”到“闭环守护”
据了解,截至目前,海宁二院儿童康复中心已经在许村、长安等偏远乡镇设置枢纽站,并制定服务计划,按固定日期进行驻点,累计派出工作人员20人次,完成初筛阳性幼儿复评96人,复筛异常率80.2%,新发现孤独症12人,语言发育迟缓57人,各地复筛完成率较前明显提升。
有了乡镇枢纽站,不只复评便捷,筛查流程也在不断“瘦身”。海宁二院还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专家,开发4岁~6岁在园幼儿智能化筛查工具,建立适合海宁全市公卫体系运用场景的筛查二维码,简化筛查流程,提高筛查效率。配合海宁市卫健局建设省内首个特殊儿童托育园(蓝书包康育园),实现“筛查-诊断-康复-特教”闭环式服务,引入前沿儿童康复管理工具,建立康复档案数字化平台,实现干预效果动态追踪。
“评估出来我们的孩子不是孤独症,仅仅是语言发育迟缓,张医生已经给了我们详细的家庭指导方案,相信孩子很快会追赶上来的……”在盐官孤独症筛查枢纽站,一位家长开心地说,有了家门口的枢纽站,不少家长都觉得特别安心和方便!
有了这项首创,走进海宁的乡镇枢纽站,总能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排队的场景。这个藏在街角的服务点,没有华丽的招牌,却用最实在的改变告诉大家:不用等、不用跑,“星娃”在家门口就能被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