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自珍
7月16日午后,西宁市海晏路车流涌动,海宏一号D区斑马线前,一对老夫妻准备过街,迎面而来的车辆纷纷减速停车,静静等候他们安全通过。“每次和老伴回家都会经过这里,每回过马路,来往的车老远就停下来,很感动。”市民李有全感慨不已。
像这样温情礼让的场景,正成为西宁街头常见风景,为繁忙的城市交通注入温暖底色。
进入7月,西宁迎来旅游旺季,城市交通面临“人车双高”压力,斑马线前的秩序与安全尤为关键。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提前部署,自6月25日起,全面启动“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景区周边、商业街区和交通主干道等重点区域,采取“路面严管+源头宣传+科技赋能”三位一体措施,推动“车让人”理念落地见效,以精细化治理守护城市文明。
在人行横道设置上,全面排查整改路口标线与配套设施,补划斑马线500平方米,新增“车让人”提示标线6组、让行标志2块,优化7处信号灯配时,科学干预车流,提升行人通行安全。在执法整治上,新增23处重点点位,覆盖海湖新区、大十字等游客密集区域,采取“定点+巡逻+抓拍”联动模式,重点查处出租车、网约车等车辆。
6月26日至7月11日,共查处营运车辆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1631起,营运车辆平均违法率环比下降2.38%,“电子警察”智能抓拍系统日均抓拍量由160余起降至30余起。在源头管控方面,交警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讲和案例警示,联合交通执法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压实企业责任,推动驾驶人从“要我礼让”转向“我要礼让”。
“查处不是目的,我们更希望用真心换认同,让礼让成为一种自觉。”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车让人”的理念深入人心,“西宁交警”微信公众号推送文明礼让内容27条,曝光不礼让车辆59辆,浏览量持续攀升。同时,联合媒体推出报道、开设访谈节目,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播撒文明种子。
文明,不只是在红灯前的一脚刹车,更是藏在斑马线上的那一份等待、一次让行,是一座城市对规则与温度的共同坚守。
上一篇:上半年全国彩票销售同比增3%
下一篇:延寿 口袋公园让幸福“原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