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坝子三叠
创始人
2025-07-22 04:11:36
0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川西坝子三叠

蜀葵花瓶。文森特·梵高 绘

□肖笃勇

诗歌里的蜀葵

蜀葵,这以“蜀”命名的花,在西汉时被称为“戎葵”,它穿越2200年历史的夏花灿烂,16世纪便在欧洲尤其是地中海沿岸的庭院里摇曳,成为丝绸之路上最早突围而出的中国本土植物之一。

“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明代杨穆在《西墅杂记》里记载,这首诗是成化甲午(公元1474)年间,一位来华访问并初识蜀葵花的日本使者所作。蜀葵花,与寓意永恒的木槿花,与温柔纯洁的木芙蓉,堪比美。

但这不够。于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便成了蜀葵花神,那位在宫廷当乐师的哥哥李延年为她献上“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惊艳句子。

这么说,蜀葵花确实是美丽的。

唐代徐夤的《蜀葵》诗在锦江烟波中吟咏:“文君惭婉娩,神女让娉婷。”蜀葵花的美艳,竟让文君和巫山神女为之失色,为之谦让了。而当蜀葵在江南才子唐寅的扇面上绽放时,雄黄酒里荡漾起“杯里分明一片霞”的酡红。最妙的当属清代吕兆麟的歌咏:“熏风一相引,艳色几回浓。”燕赵侠骨与蜀地烟雨在蜀葵花影中交融,翠干朱华里藏着追逐太阳的执念。

2024年成都举办世园会期间,我到金堂县转龙镇的鲜花谷,面对着成片似海的蜀葵花,终于读懂这份跨越千年的悸动——从端午到深秋,两米多高的茎秆托着碗口大的花盏,自下而上次第舒展,花瓣根部晕染的胭脂色,恰似美人晨妆时驻留指尖的余韵。

大唐美男子武元衡在洛阳宅邸栽下白蜀葵时,写下“素华徒可怜”的句子。这抹素白穿越时空,与同朝代诗人陈标笔下“得人嫌处只缘多”的紫红蜀葵形成奇谲对话。

然而,诚如《花镜》所言,“蜀葵,阳草也。”蜀葵最为显著的一种特性,则是它的向阳性,于是有了宋代王鎡的诗咏:“花根疑是忠臣骨,开出倾心向太阳。”

如今,野生的蜀葵在“原产地”成都平原近乎绝迹,却在若尔盖草原与格桑花平分秋色,在中亚、西亚和南欧的部分地方清朗绽放——这或许正是它“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宿命吧。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这是唐代岑参所做的《蜀葵花歌》。当敦煌壁画的蜀葵花纹与莫奈花园的蜀葵篱墙遥相致意时,边塞诗人的醉眼早已穿越落花看见生命的悖论:单朵的蜀葵花或朝生暮死,却以无数花的持续开放绵延成永恒的花海。

这解释了蜀葵为何能同时承载“梦想”与“温婉”的花语。在维也纳美泉宫,洛可可式的金框里封存着中国蜀葵的倩影;而在川西高原的原野上,它们依然保持着“浅色黄”的淡薄妆容。由此,当梵高用旋转的笔触描绘蜀葵时,他书写的是亚欧大陆共存的生命赞歌——既有突围的勇毅,亦存守望的柔情。

青铜与炊烟:

三星堆的双生图腾

北方的朋友来四川,要去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看看,我们将时间定在午后。

汽车从成都市区出发,沿天府大道北延线行驶,30分钟后便到达广汉城西鸭子河畔。时值深秋,澄澈的天空下,古蜀大地的风裹挟着桂花的香气拂面而来。

新馆的三座覆土堆体——寓意“堆列三星”,沿中轴线以波浪形曲线连接,外立面采用菊花黄花岗岩和玻璃幕墙,于虚实相间中,一双巨大的“古蜀之眼”向着古城遗址区方向眺望,将21世纪的阳光折射成青铜文明隐秘的星芒。

青铜大立人率先刺破时空。它虚握的掌心如同微型黑洞,将现代人的呼吸吸入青铜时代的天际线,我看见那些消失的权杖与象牙,正沿着他手臂的弧度缓缓显形;而衣褶间流淌的丝绸质感,则令人想起《考工记》记载的“六齐之法”——古蜀匠人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褶皱里,藏匿了铜锡配比的密码。朋友伫立在金杖前凝视,感叹杖身上人面、鱼和鸟的纹饰精美,低语道:“古希腊雕塑在解剖学里寻找神性,古蜀人则在几何图腾中供奉天地。”窗外银杏叶脉应声颤动,与金杖纹路完成跨越时空的拓扑重叠。

神树展厅的光线骤然幽暗。3.96米的青铜神树在聚光灯下舒展枝丫,9只玄鸟的羽翼正向底座盘绕的青龙抖落铜锈。这株向天穹生长的青铜植物,让我联想到李冰凿离堆时埋下的石犀——古蜀文明始终保持着与自然和天地神灵的对话通道。当纵目面具的凸瞳撞入视野时,朋友惊叹:“这双突兀的眼睛,不光是在洞察世界,还是在重组宇宙的维度吧?”青铜眼轮上未氧化的金箔,仿佛仍在执行着某种古老的仪式。

参观完新馆,我们开车去到20公里外的连山镇吃回锅肉。老师傅将二刀肉抛向铁锅的刹那,油脂爆裂声与青铜浇铸的滋滋声产生奇妙共振。“看这‘灯盏窝’——”朋友用筷尖挑起薄而大的回锅肉片,半透明的脂肪层在暖光中宛如玉璋,“三星堆匠人掌握铜液流动的轨迹,就像烹饪回锅肉的师傅把握猪油析出的临界点。”是啊,豆瓣酱在高温中绽放的胭脂色,成了青铜器红斑锈的现代转译。

夕阳下我们沿着镇上的青石板路行走。酒肆蒸腾的水汽漫过飞檐,戴金面罩的人头像在记忆里浮现,与街边老人布满皱纹的面容渐渐重叠。“青铜器用失蜡法铸造空洞,回锅肉以热力逼出油脂——”朋友说,“这两种‘掏空’技艺,都在创造新的生命形态。”

四川方言的弹性

暮色里的锦官城,霓虹在春熙路鳞次栉比的玻璃幕墙上流淌,年轻人捧着咖啡谈笑,标准的普通话里偶尔漏出“爪子嘛”的尾音,滴落成我对于儿时童谣的记忆:红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吆喝吃嘎嘎,背时老汉莫得钱!

这座城市正经历着奇妙的语言折叠:街边老茶馆的竹椅吱呀声应和着“假老练”的俏皮招呼,写字楼里却飘来中英混杂的会议术语;方言的褶皱被现代性的熨斗一寸寸地抚平,可当我在人民公园听见稚童用脆生生的成都口音喊“方脑壳”时,恍然醒悟——这片土地上的语言基因始终在裂变与重生。

某天,我在青羊宫门口的象棋摊前看见这样的场景:穿唐装的老者执棋子沉吟,猛然间拍腿大笑:“你娃又在‘踏噱’老子!”围观的人们便跟着哄笑,空气里炸开辛辣般的快意。这种地方语言的生命力,源于它对人性幽微的精妙捕捉。“三只手”的婉转表述,比直白的“小偷”多了一分黑色幽默。“打耳矢(屎)”的生动含义,让“扇耳光”的暴力行为带上了些许喜剧色彩。如此种种,方言在神圣与世俗间自由弹跳,恰似成都平原上的黏土,既可以作模具辅助塑造出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亦可以拿捏成孩童掌心里的泥哨。

方言的危机感,或源于表象的消逝。当我们担忧年轻人不再说“安逸、巴适”时,却不知它早已经化作民宿广告上的文化符号。当“扯把子”从田间地头的抱怨,变成技术员对于电脑故障的嘲弄时,传统根须正在数字土壤里悄然萌发。正是在洛带古镇,我遇见穿汉服的少女用川普将“巴适得板”解构成三螺旋:汉字表意+拼音缩写+熊猫表情,而屏幕那头的“内伙子”们在纷纷点赞。

语言本就是活着的文物,需要与时代达成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夜幕降临时分,锦江边的露天茶馆亮起灯笼,几位银发老人喝着盖碗茶,突然为陈年旧事“扯筋割孽”,引得路人侧目。可不过半盏茶的工夫,他们又用“袍哥人家”的笑骂声握手言和。每遇这样的场景,我触摸到的是方言最深处的韧性——它不仅仅是思维交流的工具,也是情感解码的密钥,更是群体记忆的琥珀。当程序员把BUG称作“瓜娃子”时,当异乡游子被邀请“摆龙门阵”就喉头哽咽时,当音韵学老师说“‘白(be2)’‘黑(he2)’等字中保存着中古汉语的地层剖面”时,这些音节便成了无形的脐带,将散落四方的蜀人连结成蜀文化的母体。

耕种的泥土永远在翻新,但每粒尘埃都记得自己来自哪座山岗。方言的活性并不在博物馆的玻璃罩里,而是在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声中,在麻将桌上的嬉笑怒骂声里,在短视频里突如其来的川剧高腔中。那些担心乡音老去的人们,不妨去到宽窄巷子的电竞馆,听听穿着潮牌的少年如何将“洗白”射入虚拟的战场;或者去到黄龙溪的露天坝坝,看看满头银丝的婆婆们怎样用“鼓倒”“相因”和“归一”完成一场私交对话。

普通话的压路机碾过方言的喀斯特地貌,那些“弯弯儿”与“倒拐子”的地形却在语言断层带重新隆升。有人收集七种典型川语声波制成苏东坡的《临江仙》方言吟唱光谱图,发现“营门口”与“牛市口”的语调差堪比二里头陶器与金沙江金器的形制差。而“00后”创客用区块链技术将“展言子”的俚语铸成NFT,戴AR眼镜的老茶客便看见虚拟的茶碗浮现出动态字幕——“莫来头”化作小酒坛漂浮,“惊风火扯”变作了川剧火旗的旋转。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光华科技:董秘建议查看公司相关... 投资者提问:贵公司今年硫化物销售为零,是否属实?董秘回答(光华科技SZ002741):您好:请查看公...
建史馆修村志拍村片 庄浪刘坪村... 建史馆修村志拍村片刘坪村向美而行每日甘肃网庄浪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 通讯员万玉鹏)近日,庄...
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甘肃省持续推... 【九大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绘就美丽生态画卷我省持续推进祁...
兰州市七里河区三条民生道路通车 综合交通大会战七里河区三条民生道路通车每日甘肃网7月22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7月21日,七里河区彭...
中信证券:化工板块有望在第三季... 每经AI快讯,中信证券研报称,预计在密集的政策及行业催化下,化工板块有望在第三季度迎来板块性复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