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首次针对商业航天全寿命周期活动的质量监督管理给出了系统性设计,覆盖项目的研制、生产、试验、发射、运行、服务、回收、退役处置等。《通知》提出,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质量责任实施终身追究制。
项目承担方质量责任实施终身追究制
《通知》明确,其覆盖的商业航天项目,是指未列入国家和军队科研计划,未使用中央财政资金,依照市场模式,由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法人或自然人投资实施并由其承担主体责任和风险的航天项目,其他类型航天项目可参照执行。
责任划分方面,《通知》表示,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是商业航天项目质量责任主体,负责商业航天项目全寿命周期活动的质量管理以及自我质量监督。商业航天项目发包方是商业航天项目质量风险影响的主要相关方,可根据具体风险程度,有选择地策划并实施对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的外部质量监督活动。第三方专业机构受委托承担对商业航天项目的质量复查、独立评估、质量监理以及监督评价等相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提出,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质量责任实施终身追究制。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因管理不善、工作失职,导致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对商业航天项目质量问题隐瞒不报、谎报或者延误报告,造成严重后果;在商业航天项目中弄虚作假,隐瞒重大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在商业航天项目中提供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在商业航天项目中出具虚假数据或者结论等情况,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第三方专业机构与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恶意串通,弄虚作假,或者伪造监督结果,出具虚假证明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此外,《通知》还采用了多种创新举措。如“针对各商业航天项目的不同风险程度,开展分级认证与评估”“鼓励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开放试验、检测、评价、认证等质量工作资源,推动资源共享”等。
安全健康发展成为产业主基调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由2020年的1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2.3万亿元左右,复合年增长率为22.9%,这一数据预计在2025年达到2.8万亿元。
但在产业蓬勃发展中,少数安全事故为全行业敲响了警钟。如2024年天兵科技“天龙三号”火箭试车时发生意外,火箭脱离发射台升空,在河南巩义的深山中解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安全健康发展成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和主基调。
今年3月,国家航天局召开商业航天安全监管工作调度会。会议要求,要精准发力、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调动各地方相关部门、航天企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等积极性,加力加快有序并行推进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和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论证,通过创新技术赋能监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构建商业航天安全监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治理体系,为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刘怡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