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关于规范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借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
7月16日,《国家文物局关于规范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借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通知》在压实文物安全责任、加强文物现状和场馆条件评估、规范履行法定程序、强化全流程管理方面提出要求。《通知》强调,出借单位应当切实履行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充分评估出借文物的必要性,严格评估文物现状和场馆设施条件,加强全流程监督管理。借用单位应当落实文物使用直接责任,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山西
《山西省支持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
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支持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旨在聚焦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面加强保护传承利用,多渠道、高水平、全方位支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在支持考古发掘,支持考古研究,深化古建筑和彩塑壁画抢救性、预防性保护,支持创建一流考古学科和机构,持续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路径。
浙江
塔山和畅坊遗址考古新发现 绍兴城市古人类居住史推进至6000年前
7月15日,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绍兴古城重要考古成果:塔山和畅坊遗址首次在古城发现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遗存,这把绍兴城市古人类居住史推进到6000年前。塔山和畅坊遗址位于古城塔山和畅坊,于去年7月份开始考古发掘。塔山和畅坊遗址确认了六朝至明代宝林寺基址的中轴线格局,首次发现了宏大的越国祭祀沟和建筑台基。首次在古城内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遗存,延伸了绍兴城市的历史轴线。
河南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7月16日,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作为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和洛阳市“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聚焦汉魏时期历史文化,荟萃1300余件(套)珍贵文物,系统展示60多年来的重要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基本陈列设置了“中”“合”“同”三大主题展厅,通过“中国”概念、民族融合、东西交流三个维度,构建起一座理解汉魏洛阳故城的多维棱镜,多方位展现汉魏洛阳故城的文明盛况。
海南
《儋州市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定》施行
日前,《儋州市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这是海南首部东坡文化专题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共21条,明确东坡文化资源范畴,构建“市—部门—镇(村)”三级联动机制,筑牢“规划—名录—安全”三重防线。《规定》在利用发展上提出诸多创新举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搭建数字展示系统与共享平台,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呈现等。《规定》还立足全国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大局,将儋州与惠州、黄冈、眉山、杭州等地联动举办东坡文化节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
青海
青海召开文物防震减灾工作座谈会
近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与青海省地震局召开文物防震减灾工作座谈会,并签订合作协议书,正式建立省级文物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双方就如何加强文物地震灾害监测、速报预警、震后趋势研判等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商定将指导各地将推动文物防震减灾纳入地方规划,纳入地方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加强科技攻关和标准规范衔接,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做好地震文物资源调查工作,组织编制《青海省主要活动断层附近不可移动文物和博物馆分布图》,全面掌握、科学分析、及时预判文物防灾减灾形势。
香港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开幕
7月11日,“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旨在深化大众对汉字文化根源及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认识。此次展览以“甲骨千年 见字如面”为主题,通过文化、艺术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展示甲骨文的深厚魅力与现代活力。展览分为三大展区。第一展区展示了甲骨探源、文字衍化;第二展区展示甲骨文数字艺术及装置;第三展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公众走进甲骨文的世界。此次展览由香港文联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合办,并获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支持。
澳门
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启动
7月15日,由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主办的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庆典启动。当天举办了“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邮品发行仪式,以及“世遗走走看”研学游开学礼等。20周年系列活动将于7月至12月期间陆续推出,涵盖约20项逾50场精彩活动。12月,将举办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文明互鉴”国际论坛,还将联合制作大型世遗纪录片,彰显澳门中西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角色,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澳门故事,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