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7月21日下午,“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新闻发布会,在扬州市江都区举行。江都区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兴兵等负责人,围绕江都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进行专题发布,并就该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相关情况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江都区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王学忠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场
今年以来基层医疗单位“四降四升”成效明显
刘兴兵介绍,江都区县域医共体由两个医共体和江都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三院、四院组成,两个医共体分别由江都人民医院、中医院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为12家镇卫生院与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分院和村卫生室。今年以来,基层单位“四降四升”成效明显:“四降”即医疗总收入下降5.88%、次均费用下降9.47%、药耗比下降14.65%、医疗纠纷下降9.5%;“四升”即有效收入上升15.33%、门诊人次上升1.91%、住院人次上升6.39%、DIP收入增加489.43万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获悉,江都区卫健委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推进120急救中心独立化运行,有望近期实现“上车即入院”,牵头医院指导基层医院提升重症、危重症识别和急救能力,建成多个急救专科中心。推动专家、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每年下派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确保每天都有技术专家人员在成员单位开展坐诊、查房、带教、业务讲座、会诊、手术示教等技术帮扶工作。建成投用“信息化中心”的区域检验、区域病理、影像云诊、集中审方、远程会诊、转诊和网络心电七大中心;肿瘤、慢病、智慧急救、消毒供应四大中心已初步建设;医保信息服务(健康管理)、药物配供两大中心已形成初步规划方案。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创成省级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专科达23个。
“我们着力打造‘管理一体化、服务同质化、资源共享化、责任共同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模式。省卫健委初步计划于10月份在江都召开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广‘江都经验’。”刘兴兵表示,将加快各级医疗机构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医疗健康数据归集与应用,探索“AI+医疗”“数字哨点”等创新场景建设,为推动智慧医疗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加强与市医保局、市卫健委沟通协调,实质化推进医保基金总额打包付费改革。与此同时,逐步扩大医保政策的覆盖范围,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为医共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通过政策引导有效缓解患者就医负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现场发布
通过“引才、育才、留才”工作机制,保障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人才建设方面,江都区卫健委通过“引才、育才、留才”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持续推进各类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基层紧缺卫生人才引进速度与力度,为高级领军人才落实事业单位编制,提供年薪50万元,增强人才吸引力。每年设置20名左右的人才储备岗位,为基层医院培养一批留得住的本土医学人才。
护航老年人健康方面,加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对参加免费体检的老年人,收取50元即可将基础检查项目DR升级为CT,有利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全区有3.2万名老年人参与了DR升级CT优化项目,发现疑似肿瘤人员446人,比例达1.39%。在DR升级CT项目的基础上,增加颈部血管彩超、肿瘤指标筛查等项目,大幅降低检查费用让群众自主选择。
专家资源下沉方面,区卫健委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得了病、看得好病”,全面构建医师下沉长效机制。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安排83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专家驻守基层,开展为期至少6个月的长期驻守帮扶。目前,全区已有78名医师完成为期6个月的帮扶工作,累计帮扶天数1万余天。通讯员 江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