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董冰飞 记者 郑芃生)“水很急,他们在水里沉沉浮浮,那一刻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回忆起汝河堤坝旁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5届毕业生李冰薇的声音仍带着一丝颤抖。
这个看似纤弱的姑娘,在生死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勇气与智慧,凭借大学期间一堂“应急消防日”活动习得的心肺复苏技能,将一对溺水母子从死亡线上硬生生拉了回来,上演了一堂关于生命的“结课实践”。
近日,一个平常的中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汝河堤坝上散步的李冰薇看到一个小女孩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拉住她的手拖拽着她往河边走,顺着小女孩牵引的方向,她看到一名中年女性正托举着一个男孩在汝河里拼命挣扎。
李冰薇的大脑一片空白,并不会游泳的她出于本能地冲向前,尽管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她不知所措,但那一刻占据她内心的并非恐惧,而是一个无比清晰的念头:“我要把他们救下来!”
李冰薇第一时间拨打了110和119求助电话,并随手抄起身边的长杆渔网兜让落水的小男孩紧紧抓住,拼尽全身力气将小男孩拽到岸边后。然而,小男孩的母亲却因力竭,在水中失去意识向下沉去。
眼前万分火急的情景,让李冰薇焦急万分。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听到呼救声的男生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就立即跳下水,并与岸边的李冰薇合力把溺水的母亲拉了上来。
危机并未结束。获救的母亲因拼力保护孩子而昏迷,口鼻渗水,情况危急。看着对方青紫的脸色,李冰薇的脑中突然闪现出了课堂上学到的心肺复苏步骤。
“按压位置对不对?力度够不够?顾不上想这些了,只有一个念头:坚持到医护赶来!”凭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中形成的肌肉记忆,让她立刻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最终,小男孩的母亲在她的努力下恢复意识,一家人成功脱险。
而这“计划之外”习得的技能却源于一年前西北师范大学一场普通的“应急消防日”活动。这堂面向全体学生、旨在普及基本避险自救技能的“大课”,会在一个毫不起眼的环节——心肺复苏(CPR)模拟演练,埋下了一年后改写命运的种子。
追根溯源,这颗乐于助人的种子,早在李冰薇大二的时候就早已种下: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接连拿到了2024年甘肃省防灾减灾宣传日志愿服务证书、参与甘肃残联“五个一”文化助残爱心活动获相关部门感谢信等诸多荣誉。
班主任任立评价道,“冰薇平日里待人真诚,热心公益,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她在危急关头的表现,正是我们教育所期待的‘知行合一’。这不仅是个人勇气的体现,更是学校长期坚持将安全教育、志愿精神、社会责任感融入‘三全育人’大课堂结出的硕果。”
原标题:那一刻,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