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新闻网)
政务服务到线上去,“云端直播问需”;政务服务到一线去,“线下上门送策”——
为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垣曲县创新推出了“行走的政务大厅”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融合,推动政务服务从“固定窗口”向“动态场景”转型,破解企业群众“多头跑、周期长”等办事痛点,实现政务服务“零距离触达、加速度办理”,为基层政务服务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6月24日上午10时,“小小办事垣”抖音直播准时开启。
“主播,请问办理房产证需要拿什么材料?”网友刚提出问题,主播立刻走向位于垣曲县政务服务大厅三楼的不动产登记窗口,邀请工作人员现场解答:“您好,需要携带备案购房合同、全款发票、身份证明材料(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房产契税,到三楼33、34号窗口进行办理。”
这样的“即问即走即答”模式,让群众所提问题响应时间从以往的“直播后留言回复”缩短至“30秒内直达窗口”。随后,主播路过一楼“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时又驻留介绍:“如果您遇到政策模糊、流程梗阻等问题,直接来这里,我们有专人帮您协调解决。”
今年以来,垣曲县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依托抖音平台打造“政务直播+云端帮办”服务矩阵。工作人员化身“政务主播”,通过镜头带领群众“云逛”政务大厅,全景展示导服台、自助服务区、业务窗口布局及设备操作流程,构建“主播带您逛大厅”的沉浸式办事场景。
这种“即问即走即答式”直播模式,深受群众好评。截至目前,垣曲县已开展“政务直播+云端帮办”19场,参与人数累计2万余人次,线上解答各类咨询问题400余个。当直播间成为大厅的“延伸窗口”,当主播成为群众的“云向导”,政务服务的温度,正通过每一帧画面传递到千家万户。
针对企业项目审批“材料多、环节杂”的难题,垣曲县组建了“项目管家”服务团队,主动深入企业一线和项目现场,提供“政策解读+流程指导+难点破解”三位一体服务。工作人员携带定制化“审批清单”上门,结合项目特点梳理前期设计、材料准备、手续办理等关键环节,量身绘制审批流程图,为企业问诊把脉,送政策送服务,助力企业项目加速推进。
山西舜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尾矿综合利用制备干混砂浆中试线项目在环评手续办理上,因工艺复杂、污染物排放标准界定模糊等原因进展缓慢。得知这一情况后,“项目管家”服务团队立刻邀请环保专家深入项目现场指导,通过优化环评报告编制内容,明确污染物排放标准,简化环评审批流程,该项目顺利办结环评手续,审批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三分之一。项目负责人马卫国激动地说:“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就能更快建成投产了。”
今年以来,垣曲县“项目管家”团队累计开展入企现场服务36次,为企业量身制定审批清单29份,项目帮办代办168次,助力全县40个新建重点项目中32个完成立项、15个办结主要手续,实现了“企业少跑腿、材料快流转”,项目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
“行走的政务大厅”不仅是服务形式的创新,更是政务服务理念的根本转变。通过“线上直播互动”与“线下上门服务”的有机结合,垣曲县将政务服务从“被动等待群众上门”转变为“主动对接群众需求”,从“单一窗口办理”升级为“全场景服务覆盖”。
正如当地一名营商环境观察员所言:“这种服务模式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了实处,让企业群众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与效率。”
从“固定窗口”到“动态场景”,从“群众跑腿”到“服务跑路”,垣曲县以打造“行走的政务大厅”为支点,推动政务服务从碎片化供给向系统性重塑转变,形成“需求导向、数字赋能、主动服务”的政务服务新生态,让便民利企的服务举措切实惠及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陈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