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兴银基金)
2025年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企稳信号初显,A股市场在震荡中寻求结构性机会。如今,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揭晓了基金经理们在关键时点的思考与应对。本文聚焦兴银基金核心投研团队对市场的最新洞察以及对未来重点方向的预判,来看看基金经理的最新观点,一同把脉后市机遇。
主动权益
坚信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健康发展
我们坚信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健康发展:通过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提升股东回报、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升大家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并进一步反哺资本市场的发展,形成一个价值增长的飞轮。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居民财富管理深化,首先受益的是券商行业。消费中的机会来源于行业的变化。以潮玩、化妆品为代表的新消费产业蓬勃发展,资本市场也给予了热烈的回应我们观察到仍然有很多消费企业的股价还处于低位,如能观察到这些企业良性的变化,机会可能孕育其中。医药中的机会源于产业发展叠加景气改善。我们更倾向于在处于低位的医药领域认真挖掘,紧密跟踪中报对于景气反转的验证,我们认为中国医疗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周期品的机会源自价格底部的超额利润以及供给侧改革。一是商品价格在底部,成本曲线在左侧的优秀品种;二是盈利在底部,有着很强供给侧改革可能性的方向。科技的机会源自产业的技术进步。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和主题投资的界限虽模糊,但我们对于科技投资的标准仍然非常清晰:足够的安全边际与足够的回报空间。
对消费行业长期保持乐观
我们对消费行业长期保持乐观。国内经济已经度过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制造业投资的阶段,未来企业用于再投资的资金将会明显减少,用于增加工资和分红的资金开始增多,未来经济增长驱动力可能从投资转向消费。目前,房价下跌和居民预期收入下降是短期需要经历的阵痛,我们期待政策能够帮助我们尽快度过阵痛期。2025年以来,我们欣喜得看到个人悦己类的消费彰显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都取得了较好的增长,这并不是某一类消费品,而是广泛渗透至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美容护理、宠物、潮玩、黄金珠宝、游戏等,我们也抓住了其中一部分机会。而其他消费公司整体处在比较高的性价比状态,但发展状态存在一些差异,我们积极寻找公司变化将逐渐体现在业绩上的投资机会。我们仍然分散投资,重点看好消费转型、服务消费、新消费和创新药/医疗器械的机会,并积极关注出海的投资机会。
AI的发展与普及依旧是本轮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动力
2025年二季度市场经历了“先抑后扬”的走势:4月初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冲击,市场出现明显调整,但随着国内维稳政策密集落地和经济修复预期增强,市场逐步企稳回升。
科技行业方面,二季度国防军工板块领涨,成为二季度最大亮点,受地缘政治因素、国企改革深化及行业景气上行推动,军工板块尤其是航空、飞行武器、国防信息化等细分领域备受关注,中国军工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另外,受AI需求驱动,全球半导体龙头Q2营收增长,光模块、服务器等基础设施领域景气度持续提升,同时,AI推动文化传媒、计算机等细分行业呈现出周期反转的趋势,AI的发展与普及依旧是本轮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动力。
展望下半年,A股市场仍将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但是我们依然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发展,我们会继续以长期回报为目标,寻找具备真正成长性的方向,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AI和机器人依然是先进制造最关注的方向
产业基本面上,AI和机器人依然是先进制造最关注的方向。海外算力需求超预期,带动产业链上PCB、芯片、电源等环节的需求大涨,国内企业在这些领域都有比较好的卡位优势,我们选择能受益海外算力需求增长的企业进行布局。机器人方面,短期我们看到产业链的发展遭遇一些挫折,但不可否认行业依然在快速向前推进。除了执行器的总成,壁垒比较高的丝杠、谐波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的零部件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医药领域也是今年应当重点关注的方向,除了市场追捧的创新药领域,我们觉得医疗器械领域也是先进制造值得关注的方向。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集采的冲击,有些细分品类已经风险出清,同时这些企业还具备很强的出海能力,做了长时间的海外布局,马上要进入收获期,对于这些品类的龙头企业我们积极跟踪关注。
新能源板块方面,随着“反内卷”的政策指引落地,光伏行业激烈的价格战有望缓解,但向上的动力依然不足,目前阶段还需要自下而上去跟踪企业的状态。风电板块特别是海上风电,今年有望迎来需求的复苏,已经有零部件企业反馈景气度明显上升。锂电产业链的产品价格触底回升,龙头电池企业进入新的一轮产能扩张期,海外市场扩张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指数与量化
港股长期配置性价比仍较高
上半年的港股市场一转过去几年的冷清,变得热闹起来。科技、新消费、创新药轮番表现,市场交投活跃。随着DeepSeek-R1 在AI领域的突破,机器人产业崭露头角,创新药国际化持续加速,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境内外资金持续回流香港市场,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成为港股上行的关键动力。
回顾港股市场的这轮行情,本质上受益于中国资产的重估浪潮。立足中长期,港股市场的生态已然改变,优质企业赴港上市,为港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了市场活力。稳定币法案的出台,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国际秩序重构的进程中将得到巩固和提升。下半年伴随中美贸易谈判取得更大进展、美联储降息以及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陆续展开,港股行情有望迎来基本面和风险偏好双改善,从而走出创新高之旅。
固定收益
债市收益率可能会延续震荡偏强走势
回顾二季度,虽然海外关税政策反复,对市场一度造成扰动,但债市在基本面修复节奏走弱、资金面整体转松、央行呵护市场态度增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总体呈现偏强表现。当季利率在不同期限上呈现分化,在大行逆回购意愿恢复和信贷动能不足影响下,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叠加大行5月份开始大量买入短期限国债,中短端利率下行幅度较大,1-3年期以内债券当季下行幅度整体在20bp左右。长债和超长债利率受制于海外关税政策好于预期,市场对年内外需信心增强影响。
展望三季度,债市收益率可能会延续震荡偏强走势,中短端确定性相对较强。支撑因素主要在于,最新经济数据整体稳定,上半年GDP增速维持5%附近难度不大,增量财政政策出台的必要性有限。其二,大行6月份短期利率债买入规模超过2000亿,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政策预计在三季度落地,届时或对整体市场情绪有一定程度提振。第三,6月份央行两次操作买断式逆回购,反映短期内对市场延续呵护态度。整体而言,三季度利率曲线有望延续牛陡走势,中短久期资产依然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二季度债市在基本面修复斜率下滑、流动性平稳宽松
2025年二季度债市在基本面修复斜率下滑、流动性平稳宽松、央行积极呵护市场等因素推动下,总体呈现偏强表现。虽然海外关税政策反复,对市场一度造成扰动,但逐步被市场所消化。当季来看不同期限表现略有分化,在大行逆回购意愿增强和信贷动能不足影响下,资金价格较一季度明显回落,同时大行5月份开始大量买入短期限国债,中短端利率下行幅度较大,中短久期利率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整体在20bp左右。长久期资产收益率受制于海外关税政策好于预期,市场对年内外需信心增强影响。
利率曲线有望延续牛陡走势
二季度债券收益率在4月初大幅下行后进入震荡行情。4月初,超预期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债市收益率短时间内快速下行近20bp。4月中下旬至6月底,债市进入先上后下的震荡行情。5月受日内瓦联合声明引发风险偏好修复、存款利率下调引发银行缺负债、存单提价等因素影响,利率债回调,曲线熊陡,利率债表现显著弱于信用债。6月资金面转松,市场开始博弈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利率曲线牛陡,短国债大幅下行,长久期信用利差显著压缩。
展望三季度,基本面和资金面对债市仍有一定支撑,理财资金回流和保险预定利率下调,为市场带来增量配置需求,利率曲线有望延续牛陡走势。
4月资金面小幅转松,外需面临压力,十年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近20BP至1.65%附近,信用债收益率跟随利率债快速下行,此后受制于资金面,收益率略有回升。5月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降准降息,政策利率调降10BP略低于市场预期,之后日内瓦经贸谈判显示中美关税战趋于缓和,5月底市场一度担心银行季末月再次面临负债端压力及盈利兑现压力,十年国债收益率小幅波动上行并再次回升至1.70%。6月初央行提前公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对资金面呵护态度明确,十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64%附近,期间资金面宽松,曲线呈现牛陡形态,信用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信用利差、期限利差收窄。
(注:以上内容摘自兴银基金产品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完整内容可至兴银基金官网查阅)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不发生变化或更新。本材料内容和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我公司或其关联机构的立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基于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专业建议,自行承担相关风险。本材料版权归我公司所有,未获得我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材料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