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7月21日电(记者水金辰)7月21日,记者在安徽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安徽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528元,居于全国第3位,同比增长6.7%。
据了解,2024年,安徽省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6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通过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带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就业194.8万人。从考核情况看,安徽没有发现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安徽是较早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省份之一。安徽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在交流会上表示,在优化驻村力量方面,安徽将第九批选派的9759名第一书记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其中省市两级选派占44%,比中组部要求高14个百分点。
安徽脱贫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较高。安徽省医保局负责人介绍称,过渡期以来,安徽医疗救助资金累计支出109.67亿元,实现医疗保障待遇“分层分类、突出重点、平稳衔接、公平适度”。同时,统一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居民医保分类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分别给予80%-90%和50%的定额资助。目前安徽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93.47%、85.69%和79.01%。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过渡期最后一年,为实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安徽明确抓好问题整改,持续提升监测帮扶效能,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和乡村富民产业,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帮扶,将开放式帮扶作为重中之重,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