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中国机器人在国际竞技场上迎来历史性突破。北京时间7月20日晚,在2025 RoboCup巴西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上,人形组比赛落下帷幕,由北京海淀企业“加速进化”提供核心机器人的5支战队创下了辉煌战绩。其中,成人组清华火神队和其使用的加速进化T1机器人创造历史,代表中国战队夺得冠军奖杯。这是自RoboCup开赛28年以来,中国战队首次在含金量最高的人形组摘金。
更为彰显中国机器人科技实力的是,在大赛中,成人组前三名及小型组前两名战队,全部使用了加速进化自主研发的“加速T1”和“加速K1”机器人。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实现了在该顶级赛事中的全面领跑。
据了解,自机器人世界杯小组赛正式开战以来,中国战队就表现亮眼、一路高歌,近乎以压倒性的优势横扫全球传统强队。其中,清华火神队使用加速进化T1机器人,以16:0、9:0、12:0的大比分多次“零封”对手美国得克萨斯大学UT Austin Villa队和清华大学TH-MOS队,顺利打入成人组机器人决赛。最终在决赛中,清华火神队以5:2战胜农大山海队,捧起中国首座机器人界“大力神杯”。
近一年来,人形机器人在竞技赛场频频“出圈”,掀起了一股智能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的Hehson潮。4月,北京亦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来自各地的机器人展示各自“绝技”;同月,在江苏无锡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上,各色机器人的激烈比拼同样吸睛无数。
机器人为什么要踢足球?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这就像问人类为什么要攀登珠峰——因为它就在那里,代表着一个领域的极限挑战。”加速进化创始人兼CEO程昊用一个竞技体育的经典隐喻道出了这场看似“炫技”运动背后的深层驱动力。
程昊介绍,从机器人踢足球场景切入,能够以点带面地培养机器人更加全面的运动能力。足球赛作为一项强对抗性运动,不仅对机器人的智能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还需要它有足够高的泛化能力,从而能对不同的场景进行判断。“换个角度看,我们不是在教机器人踢球,而是在通过这项复杂的团队运动,锤炼它们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同时也通过比赛,让人们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据了解,机器人实现自主踢球主要依赖感知算法、运控算法和决策算法的协同。这其实和人类踢足球的原理高度相似,感知算法如同眼睛和耳朵,实时捕捉足球轨迹与场上动态;运控算法则像小脑和神经系统,精确控制全身数百个关节的电机,完成奔跑、急停、转向、射门、倒地保护等复杂动作;而决策算法则像是真正的战术大脑,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场景中于0.1秒内作出基于全局的信息判断。
多人协同是足球赛的灵魂。为此,研发团队为大模型注入了多智能体协同算法。该技术使机器人能实时共享场上信息,实现战术配合。因此,在加速进化近期举办的机器人足球联赛总决赛上,就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一位机器人球员突然后仰倒地,身旁的机器人队友立即屈膝俯身“注视”,仿佛在询问状况——这个充满人性化的互动并非预设程序,而是多智能体协同算法在实时决策中的自然呈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