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持续提升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水平,强化安置帮教工作实效,筑牢两类特殊人群管理安全防线,7月18日,安康市汉滨区司法局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案件及安置帮教案件评查活动,同步推进《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主题宣传。通过全面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提升,深挖细查执法环节与档案管理中的短板弱项,以评促改、以查促优,为提升司法行政公信力、服务平安汉滨建设大局夯实基础。
聚焦五周年成效,夯实执法规范化根基
自2020年7月《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以来,汉滨区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法律精神,以“规范执法、精准矫治、社会参与”为导向,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此次评查活动既是对五年来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检验,也是推动法律落地见效的再深化。评查严格对标《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陕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全面梳理执法流程,总结五年来规范化建设的经验与不足。
精心部署,严密组织,确保评查“全覆盖”
局党组专题部署,由分管领导牵头,抽调局机关业务骨干、资深司法所所长及社区矫正专干组成评查小组,分成7个小组对全区28个司法所(含恒口示范区司法所)的98份社区矫正档案和70份安置帮教档案进行交叉评查。重点检查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入矫宣告、日常监管、教育帮扶、解除矫正等全流程文书,以及安置帮教对象信息衔接、帮教措施落实等情况,确保评查全覆盖、无遗漏。
精准把脉,深挖细究,评查成效“显真章”
评查工作坚持“严、细、实”标准,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程序规范:检查各环节是否依法依规,是否体现《社区矫正法》人权保障与教育帮扶理念;二是文书质量:核查法律文书制作是否规范,审批手续是否齐全;三是实体处理:评估监管措施是否适当,帮教方案是否针对个体需求;四是档案管理:检查材料归档及信息化录入是否及时准确。通过评查,既发现了五年来执法规范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也精准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
靶向施策,标本兼治,推动整改“见实效”
评查结束后,区司法局召开专题反馈会,通过“理论讲解+现场答疑”方式,集体研讨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意见。后续将以通报形式向各司法所反馈问题清单,要求限期整改并跟踪问效。同时,结合《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宣传要求,通过典型案例释法、矫治成果展示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社区矫正法治成果,增强社会支持力度。
下一步,汉滨区司法局将以《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为新起点,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持续强化执法监督、完善长效机制,推动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提质增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司法行政力量。(作者:张力)
编辑:侯宜均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