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炒勺起落间的匠心坚守
—— 记全国劳动模范、福苑饭庄行政总厨虎博
□ 本报记者 贾润梅
炒勺为笔,24年熬出的匠心滋味。
2001年的灶台前,19岁的虎博握着人生第一把炒勺,开始进入社会打拼。那时,做厨师是很多普通人的选择。为了在社会立足,他知道必须有一技之长。
2025年,43岁的虎博经过不懈奋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心有热爱,才能全力以赴。
24年深耕一个行业,从初窥门径到登堂入室,如今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福苑饭庄店长兼行政总厨,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的虎博依然保持平常心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钻研业务,在创新中不断突破自我,用一道道匠心美食诠释着对餐饮事业的无限热忱。
“成功路上没有快车道”
做好一道菜,从选材到烹饪,无不倾注心血。
“萝卜烩牛肉”是早些年虎博独创的一道新菜品。“这道菜听起来很简单,但其选材、烹饪等方面大有讲究。”说到做菜,虎博打开了话匣子,牛肉是精选上等牛肋贴骨肉,萝卜是当地农民种植的优质绿头萝卜。如果食材不达标,他便坚决退回,再重新购买。
做菜就像解数学题,每一味调料的比例,每一秒火候的掌控,都藏着最佳答案。虎博回忆起那段时光,连续3个月每天早晨5点守在灶台前,观察汤头从混沌到清透的微妙变化。
“味道好才是关键,好吃才是硬道理。”虎博说,“萝卜烩牛肉”一开始并非选用牛肋贴骨肉,而是随意搭配,通常店里有什么牛肉就用什么。但几次尝试后,他发现牛肋贴骨肉味道最佳,并指定为该菜品的原材料。
后来,这道菜不仅深受消费者青睐,还在2007年为虎博赢得了福苑饭庄年度“创新菜品奖”和5000元奖金。“对那时候的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简直是一笔‘巨款’。”虎博清晰地记得,当时因通信不便,他直到除夕回家才与家人分享了这份喜悦,在大山里干农活的父母听到这一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
凭借着对美食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虎博还研发了红烧牛排、烤羊背、赛鲍鱼等一系列特色菜品,在各类烹饪赛事中崭露头角。其中,他的热菜作品——菊花羊腩和红焖牛掌在全国第四届中餐技能创新大赛中斩获金奖。
为了做好红焖牛掌这道菜品,他反复试验,从食材的搭配到烹饪步骤的优化,每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选用当地优质的牛肉,结合独特的腌制方法,在烹饪过程中精准控制火候,使口感鲜嫩多汁……”虎博自豪地说,这一获奖菜品不仅是对他个人厨艺的高度认可,更让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美食在全国声名远扬。
做菜讲究功底,慢工出细活。“就算是提前调配了一模一样的料汁,把青菜交给不同的厨师来炒,由于火候不同,速度、手法有差异,炒出来的味道、口感都是不一样的。”虎博说,在福苑饭庄,每一道菜都有严格的工序,什么环节该加什么、火候控制多大、翻炒到什么程度,每一步都偷懒不得,任何一道菜都自有一套该走的工序和“出厂标准”,要是缺了少了乱了,遭到责罚是小事,砸了自己的招牌那就是大事儿。
在虎博眼里,烹饪是一种创造,每一道菜都要细心打磨才能成为精品。能够得到食客的肯定,让虎博逐渐爱上了烹饪,也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菜品如人品”
今年,端午节前,福苑饭庄比平时热闹了不少,整个后厨忙得热火朝天,备凉菜的、做面点的、煮羊肉的……锅碗瓢盆的声音如同奏响了一场交响乐。虎博认真地看了一遍客人预定菜单,将需要准备的食材列在一张清单上交给同事,转身快步走向后厨,投入一天的工作。
后厨中,牛肉、羊肉等各类肉品整齐地摆放在冷冻柜,芹菜、冬瓜等各类新鲜蔬菜则存储在另一冷藏柜。忽然,虎博目光停留在一个装着洋葱的储存盒上,神色凝重。
随即,该区域负责人也就是虎博的徒弟,接到电话迅速赶往后厨,发现储存盒里洋葱已经过了最佳赏味期。“你好好反思,这样的食材如果被厨师误用,客人还会再来吗?”虎博生气地说。
一时间,后厨的空气仿佛凝固了。20年前的记忆又浮现在虎博的脑海中。那时的虎博也是一个学徒工。有一次,虎博因偷懒多买了一份食材留着第二天使用,结果被师傅抓个正着,现场被停职。“险些被辞退,我多次恳求师傅,最后才重新回到后厨,但也是那次经历,让我更加重视这份事业。”虎博感慨地说,对于餐饮企业,味道是立店的根本,如果不能保证食物的味道,那么顾客肯定会流失,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带来恶性循环,消费的人流量减少,餐企就要想办法降低成本,菜品质量便会大打折扣,所以马虎不得。
在虎博心里,菜品如人品。“我们如何给自己的家人做饭,就用这个标准服务客人,不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虎博看来,做菜和做人都要踏踏实实的。
当了师傅后,虎博对品质的坚守更加坚定。他和徒弟们讲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提醒他们把品质放在第一位。“未来要想闯出一片天地,就要打好基本功”“握刀要像握毛笔,指节用力才能稳”……他手把手纠正徒弟们的姿势,如同当年老厨师长教他一样。至今,他已培养出60多名高级技师。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餐饮人才,虎博采用“师徒结对”的带教模式,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和技艺传授给他们。每季度,他都会组织面向中青年厨师的现场展示和经验交流活动。在一次现场展示中,他亲自示范一道复杂菜品的制作过程,从食材的处理到烹饪技巧的运用,再到最后的摆盘装饰,每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虎博鼓励年轻厨师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在一次研发新菜品的讨论中,一位年轻厨师提出将当地的特色野菜与传统烹饪方法相结合。虎博对此十分感兴趣,他带领团队成员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成功推出了烤羊背菜品,深受顾客喜爱。
脱下厨师服,虎博还有另一重身份:公益践行者。他多次组织参与餐饮行业志愿活动,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爱心餐,亲自下厨为老人们烹饪美味佳肴。“做菜和做人一样,不能只想着自己盘子里的东西。”虎博说。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