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法治之基
创始人
2025-07-21 14:00:38
0

(来源:科创中国)

近年来,安徽省加速推进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法治之基,加强新兴领域的立法是应有之义。

为此,安徽省积极建立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的快速响应机制,增强政府立法与人大立法的协同,综合采取专班等形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立法,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法治领航

谋划产业发展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2017年5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安徽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条例》,从规划引领、科技创新、企业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了43.6%。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2024年9月,安徽省以决定形式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定》,用17条具体举措,明晰未来产业的界定,突出未来产业的发展原则和培育重点,构建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良好生态。

法治驱动,助力重点产业开新局。2023年12月,出台《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立足安徽省实际,从突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前瞻引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智造生态、深化新能源汽车场景应用等方面,为打造“智车强省”提供法治支撑。

2025年1月至5月,全省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123.57万辆、61.33万辆,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23.8%,汽车出口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21年制定《安徽省大数据发展条例》,采取统筹数据资源管理、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建立数据产权交易机制、强化安全管理等措施,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为建设数字江淮提供有力保障。2024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4859家,营业收入1.2万亿元,年均增长12%。

据了解,2025年7月,安徽省出台《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完善立法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025年,在“新春第一会”上,省委、省政府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强调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为强化科技创新制度保障,打造安徽创新金字招牌,2021年5月,安徽省制定《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等联合发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2024年,安徽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8.2%,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数23家,80%以上的省科技攻坚项目由企业牵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81.3%。

围绕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2025年7月,出台《安徽省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提出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要创新平台,从基础研究合作、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2022年,安徽省先后修订《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引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方面,2025年,安徽省正在推动制定《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机制,强化新兴领域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知识产权赋权改革,构建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体系,推动安徽省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

持续供给

织密发展保障网络

为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功能型无人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的管理,统筹规划建设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合肥市出台《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促进条例》,明确交通违法和事故的处理规则,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商业应用、创新发展提供较为全面的制度支撑,为产业发展开辟路径。目前,合肥市已集聚6家整车企业,多种造车形式“全满贯”,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1000公里。今年1月至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46.6万辆,增长21.6%。

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全省各市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加强立法,为新兴产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芜湖市作为中部6省中唯一一个规划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区域,在全国率先出台《芜湖市建设算力中心城市促进办法》,立足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应用、算力产业培育、算力安全等方面,全力保障“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据统计,2024年,合肥、芜湖对全省汽车产业链增长贡献率合计74.8%,全省智能算力1.6万P,增长130%。

着眼于构建先进的光伏产业生态体系,滁州市制定《滁州市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重点对产业规划布局、产业链招商、协同发展配套储能产业、推进绿色制造等予以明确,以法治赋能光伏产业链锻长补短。

与时代同频,与发展共振。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将继续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持续加强高质量立法供给,开展完善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法规制度研究,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安徽样板”。(李晓群)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乡镇十三五发展规划最新或202...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城市建设。坚持“先建后拆、以建促拆”模式,拆除房屋1257栋、迁坟3...
最新或2023(历届)乡镇十三...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开拓...
北京500余项特色活动激活“夏...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暑期来临,北京市以“购在中国”和“京彩四季”为主...
最新或2023(历届)十三五规...   老龄社会的来临,让养老产业成为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
最新四川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内...   9月22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召开。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