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恋综,前几期的节目效果不如说是搞笑综艺。恋爱菜鸟们笨拙得好笑,但也让挺多人共鸣,从中看到了当代许多年轻人单身或选择单身的原因。
文丨叶橙子
· · ·
恋综,我愿提名为最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综艺类型。
爱它的人细细品味其中的暧昧氛围与修罗场,不爱的人仿佛在看荒唐的人类表演学研究,想不通才认识几天大家怎么就爱得眉来眼去。
近两年内恋综火出圈的契机也没啥好事,近一步拉低了恋综的大众观感,要么因为嘉宾劈腿要么因为装腔作势。
前几天,网上又爆火出圈一档恋综《母胎单身恋爱大作战》,是档韩国节目火到国内,许多网友还以为又有瓜可吃了前去围观,这次是有人显摆翻车了还是出轨被扒了?
结果发现都不是——
夭寿了,竟然有恋综里面真的都是普通人、正常人了。
这档综艺没有刻意请高学历精英与情场老手,反而请了一群母胎单身,也就是出生后还没谈过恋爱的一群素人上综艺。
导致节目效果真实得让很多从不看恋综的观众也被吸引,觉得仿佛看到了自己。
其他恋综里,嘉宾们游刃有余地社交、调情,而这档母单综艺里,大家一开始都在忙着吃吃吃、喝喝喝,完全不亏待自己。
急的观察室里的恋爱导师们隔空呐喊:
“你在干什么!别喝了!做点什么去吸引对方啊!这是恋爱综艺啊!!”
与其说是恋综,前几期的节目效果不如说是搞笑综艺。
恋爱菜鸟们笨拙得好笑,但也让挺多人共鸣,从中看到了当代许多年轻人单身或选择单身的原因。
1.
/ 恋爱综艺
但全员逃避和异性相处/
这档母单综艺播出之前,人们普遍质疑节目组是否能找到真母单。
毕竟在大众认知里,出演真人秀的社交难度应该比普通谈恋爱困难得多,质疑“都敢上综艺了不敢谈恋爱?”
然而以上疑惑在节目播出后就消失了,因为这群嘉宾里不少人,浑身上下都刻满了“没有异性相处经验”的印记。
有男生内向到了极点,海选面试时工作人员让他放松一点、选个自己喜欢的坐姿,结果他坐立不安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手应该放哪。
最后选择了学生上课一般的双手交叠姿势,感觉下一秒就要因为害怕被老师点名而深深埋下头去。
节目里碰到有好感的女生和自己打招呼,直接愣住了仿佛机器人宕机、身体开始无意识左右摇摆。
三秒后落荒而逃,打开房门遁入了自己的房间。
节目组前期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位恋爱导师,帮助他们做形象改造、观念沟通之类。
导师问这位社恐哥有没有和异性亲密相处的经历,社恐哥回答有的、高中时和喜欢的姐姐牵过手。
导师一听立刻来了兴趣,让他展开聊聊。
结果社恐哥所理解的“亲密相处”是——
高中时参加集体活动,大家一起手拉手、围成一个圈。
怎么说呢,这就相当于说心上人曾经和自己四目相对,实际只是自己做眼保健操时没闭眼,被负责检查的心上人发现了。
节目中,社恐哥是所有嘉宾里最缺乏社交能力的一位。
严格来说他不仅是不知道如何谈恋爱,职场中与同事沟通也存在一定障碍,上司与同事评价他是独自埋头做事、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性格。
相比之下,其他嘉宾的状况要好很多、符合正常人标准,生活中能够整体礼貌和善地待人接物。
只是因为缺乏恋爱经验,在与两性关系挂钩的场合下不知如何应对。
就连只是敲一敲异性房门、按流程提醒对方要出门集合了,都得做一番心理建设,身体退到离门一米远的距离。
“你去敲门吧?”
“你去吧?”
“我们轮流吧。”
正常恋综里,男女嘉宾们初次见面时会游刃有余地先social一番,彼此交流学历职业与爱好。
但在《母单大作战》里,这群素人嘉宾见面后礼貌地问了彼此名字就不再聊天,对视上视线就尴尬笑笑。
此时,其他恋综会自然地开始男女混坐,找感兴趣的对象互相攀聊、展现自身的魅力。
而母单嘉宾们却自然地男女之间分开坐,互相保持着边界感与距离感。
王母娘娘看了会狂喜,不需要她用簪子划出银河就实现了男女分流,太省事了。
节目里,坐在观察室里的导师们比嘉宾本人还着急,恨不得冲到现场去帮他们谈恋爱。
仿佛幼儿园运动会的观赛家长,看到自家孩子跑错了方向大声指挥但无济于事,恨铁不成钢。
母单嘉宾们的一些举动,经常在这些情场老手的意料之外,让他们无语凝噎、陷入迷茫。
比如节目组让男女嘉宾早餐时挑选饮料,男方和女方能选的饮料是一一对应的,显然选中相同饮料的人会一起出游约会。
母单嘉宾们都观察到了这一点,也猜到了节目组用意,意识到如果想和心仪对象一起约会,最好观察一下对方选了哪款。
大家脑子里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上——
“我太想喝咖啡了,所以选了它。”
其中有位男嘉宾,第一天晚餐时选择坐在了心仪他的女生旁边,导师们以为是想碰撞出什么恋爱火花。
结果男生表示坐那是因为离风扇近,吃饭太热了自己容易出汗。
前期负责辅导他的导师一脸无奈:“行吧,你开心就好。”
在上述选饮料环节,男生选择了果汁,再一次和心仪他的女生一致,导师以为他要开窍了。
然而男生再一次:“哦我当时有点口渴,我也喜欢喝果汁。”
导师这次直接被气笑了:“哈哈哈,他说他口渴。”
2.
/ 母胎单身的边界感
比任何人都强/
节目中的12位母单嘉宾,普遍报着对自己谈恋爱时会是怎样状态的好奇心,以及觉得要是没有特别事件推动、自己可能很难恋爱的心态参与综艺。
详细分析下来,他们长期单身原因各不相同。
有的是性格原因,如前文提及的社恐哥;
有的源于过往社交圈已经足够充实,像一位女嘉宾过去和闺蜜们玩得很好,另一位男嘉宾则因为有个双胞胎哥哥,从小到大兄弟二人之间彼此陪伴得更多。
他们俩想要脱单的契机,都是原本的亲密社交关系出现了变动,现实当中许多年轻人也是如此。
闺蜜结婚了、双胞胎哥哥有女朋友了,才开始有找伴侣的想法。
还有的嘉宾看起来单纯是此前太忙了、没空谈恋爱。
节目中一位粉发女生就读于首尔大学,性格开朗外向,还是敢于主动出击表达心意的类型。
许多观众都怀疑她此前单身的主要原因是在忙事业,因为她在完成学校课业的同时还兼任教培机构的地理讲师,又上线下课又上网课。
不过尽管性格各异、经历各异,这些嘉宾依旧展现出了一个普遍共性——
他们的个人边界感,整体要更强。
不同于其他恋综中,男女嘉宾们可能会通过有意的示弱、提供帮助来拉进距离,促成一些情感上的拉扯与绑定。
母单嘉宾们似乎都更倾向于让自己看起来更独立、更自主。
录制过程中,节目组给六位嘉宾安排了旱冰场的游玩行程,还选了一个装修以粉色为主色调的场地。
显然,用意是想创造点肢体接触的机会、营造浪漫氛围。
奈何节目组的算盘,从嘉宾们走进旱冰场、开始穿鞋的那一刻就落空了。
领到装备后,所有嘉宾的第一反应都是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自主穿鞋子。
哪怕其中有两三位不会滑,第一反应也是先观察其他人是怎么穿旱冰鞋、怎么固定,而非向他人求助。
开始滑冰后,有女生完全不会滑,另外两个女生在帮忙教她、搀扶她。
此时一位男生快速从另一侧靠近女生,你以为他也是来帮忙教滑冰的?
不,他只是刚滑完一圈刚好路过。
后来又有一位男生直接滑到了女生们中间,导师们看到后兴奋地拍大腿,这回总是来找暧昧对象搭话的吧?!
不,依旧不是。
他只是滑冰技术不好,刹不住车也不太会拐弯,只能直挺挺地往一个方向上撞。他轻轻地来,成功扶墙转弯后又轻轻地离开了。
这一切看得恋爱导师们摸不着头脑、怀疑人生,老天爷这是给我整哪来了、这还是恋爱综艺吗。
明明是节目组特意安排的3V3约会,现场效果却宛如六个拼团买滑冰票的陌生人。
女生们互相搀扶,男生们像是忙着奥运备赛一般一圈圈认真滑、提升自己的技术,暧昧对象之间几乎无互动。
导师们开玩笑说这像《行尸走肉》拍摄现场,所有人都在踉跄移动、手脚不协调、互相不说话,仿佛丧尸在行动。
类似这样的独立自主场景,在综艺前几期中还有许多。
需要系围裙的时候,男女双方自己系好了;
约会时散步到乱石海滩,路再难走也不牵手,只是互相提醒小心一点。
这些行为放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正常,只是放在恋综里不常见,毕竟恋综是以激发荷尔蒙、快速拉进暧昧关系为目标的场合。
过往参加恋综的嘉宾也会心照不宣地为此努力,更加主动地调情、拉扯,直到这群素人出身的母单嘉宾成为例外。
相比于快速配对,他们前期更多在进行强调社会属性的交往:
作为成年人,在陌生人面前尽可能地表现得成熟、体面、冷静,并保持礼貌的社交距离。
后期熟悉了一些后,才能顺利地进入到约会的氛围中。
3.
/ 恋爱,未必是母单们
更重要的人生议题/
很有趣的一点是,这些母单嘉宾们很多时候并非读不懂节目组的用意。
许多场景中他们都迅速能看出“这个场景下想拉近关系的话可能要干什么”,比如前文中的选饮料、滑冰场。
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选择了优先维持自己的社交边界、优先顺从内心的体验与想法。
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人也是如此,道理上明白如果想谈恋爱,可能需要打破自己的生活栅栏、容许他人越过边界。
但落到实操层面,维护自我的优先级还是会排在恋爱之前。
其背后原因,或许源于他们的年龄普遍在27岁左右,都有一定阅历,并非懵懂、容易摇摆的社会新人阶段。
对于自身想要、不想要什么,每个人内心都有过思考与答案,作为成年人并不容易轻易让步。
前期与导师的谈话中,就有嘉宾表示自己的恋爱观是希望能碰上契合的人,而不是寄希望于不断磨合、他人会为自己改变。
节目中,有一位条件优秀的男嘉宾在第三天才中途加入,他的突然到来激起了一些男生的危机感。
后续约会中,有男生一直试图和女生聊新来的男嘉宾,看起来有些焦虑,像是想打探对方对新人的态度。
但女生干脆利落地打断了背后蛐蛐人的行为:
“我不在乎自己不感兴趣的人,所以我不太明白我们现在为何要谈论其他人的事。”
虽然节目中,这些母单嘉宾们乍一看像是钝感力十足,不容易融入节目组的粉红泡泡氛围。
但实际分析下来,许多长期单身的年轻人反而可能是对周遭氛围变化、他人情绪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群人。
有男嘉宾只凭借心仪女生在聚会聊天时的两三询问、几秒钟的眼神,就判断出对方可能对另一个人有兴趣。
也有女嘉宾从礼貌妥帖的社交话术中,察觉到自己可能并非对方心动对象。
这类年轻人在两性相处中所表现出的笨拙、钝感,有时更像是一种下意识回避。
只要察觉到相处中的些许隔阂,只要观察到对方微量的冷淡信号,就立刻主动撤退,规避掉被拒绝的风险,给彼此留出安全距离。
所以哪怕在恋综里,也不会贸然尝试开启暧昧的对话、肢体上的触碰。
这种下意识回避,对节目中的许多母单嘉宾来说更像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可以想见,它可能是他们谈恋爱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可如果把视角扩大,通过回避、划清自我与外界的边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和过往恋综相比,母单嘉宾们另一大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此前,许多恋综都被诟病嘉宾们的title花里胡哨,动辄xxx主理人、xx文化工作者。
但母单嘉宾们的职业,是医生、芭蕾舞老师、国防产业的技术研究员、外贸销售、3D模型设计师等等。
大家似乎都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干得不错,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对他们,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来说,恋爱并非生活里的第一课题,所以暂且被搁置。
且很多时候,恋爱本身并非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真正困难,它只是其他人生议题的幌子。
那位局促的社恐哥,需要找寻的是自身性格与必要社会交往的平衡方案。
节目中最漂亮的一位女嘉宾,因为颜值高曾被人尾随,他人也会因为她漂亮随意开始追求、其实并不了解她的真实性格,这些经历让她有些自我封闭。
对她而言,安全感才是急需物资。而恋爱有可能提供安全感,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其丧失。
许多观众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节目里未必能促成情侣、但大概率会促成朋友。
因为大家逐渐开始掏心掏肺地陈述自己的苦恼,母单们虽然对恋爱没有经验,但都对讨论、处理朋友的问题很有想法。
如果节目真往友谊的方向发展下去,也不失为一种好结局。
毕竟在现代社会,恋爱早就不是必需的人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