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汕头发布
全市疫情总体可控
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已有720例痊愈
街坊们无需恐慌
基孔肯雅热虽传播较快
但可防可控可治
通过科学防控和及时治疗
可以有效应对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和登革热一样,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但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过这个疾病。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基孔肯雅热以发热、皮疹、关节痛为主要症状。
发热
体温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小部分有高热,2到3天就会退热。
皮疹
发生的时间比较早,一般起病第1到3天就会出现皮疹,主要在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大部分是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
关节疼痛
多数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比较少发生在大关节,比如髋关节、肩关节等;疼痛以肿痛为主,相对比较剧烈,但缓解较快,关节皮肤温度升高但无明显潮红。
部分患者还会有头痛、乏力的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
感染后如何治疗?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也没有针对性疫苗,临床主要以退热、止痛、止痒等对症处理为主。
通过对目前出院病例的临床观察,通常5到7天可以痊愈,均为轻症病例,发病后第5天核酸检测转阴率约为50%,第6或第7天转阴率接近100%。
预防关键在于防蚊
基孔肯雅热是伊蚊传播,伊蚊(花斑蚊)是依靠积水繁殖后代的,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灭成蚊
在家或通过家用的各类灭蚊药物,如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罐等灭蚊。
清积水
清除生长伊蚊(花斑蚊)产卵的地方。伊蚊(花斑蚊)是依靠在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产生幼虫。通过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蚊虫孳生。
防叮咬
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驱蚊剂。
如果出现发热、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至关重要。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街坊们无需恐慌
做好清积水
防叮咬、早诊治
就能有效阻断传播
如有症状,请及时就医
并配合防控措施
来源:广东发布
编辑:乐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