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7月20日17时50分前后,升级为台风级别的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的中心在广东台山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韦帕”登陆后,又将如何发展?
想要了解“韦帕”的形成原因,就要先了解它在中国沿海登陆前的路径。7月18日凌晨,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的热带低压加强为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当时为热带风暴级)。19日凌晨至上午移入南海北部海面,之后逐渐向广东中部至海南岛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国家气象中心台风首席预报员向纯怡日前介绍称,南海北部海温维持在30摄氏度以上,近岸海温较高,有利于台风能量输送;且西南水汽输送条件好,充沛的水汽条件促进了台风中心凝结潜热能量的释放,维持并增强了其暖心结构;加之“韦帕”直接穿过吕宋海峡,受吕宋岛地形影响较小,因此,“韦帕”的强度有明显提升。
预计,在登陆之后,“韦帕”将沿广东西部沿岸向偏西方向转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21日白天移入北部湾海面,22日中午到夜间将以强热带风暴级或台风级在越南北部沿海登陆。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表示,“由于‘韦帕’未来路径基本沿着广东海岸线西行,一半位于海上,一半位于陆地,强度减弱较慢。‘韦帕’进入北部湾后,由于目前北部湾海温较高,强度还将有所增强。”
气象专家提示,台风登陆不等于危险解除。“韦帕”沿着广东沿岸西行、强度减弱较慢,因此会持续带来较强的风雨影响。台风上岸后,广东的深圳到雷州半岛,广西的北海、钦州及海南中北部等地将为核心风雨影响区域。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解释,在“韦帕”西行过程中,台风北侧形成了东南风与东北风构成的倒槽辐合区。结合地形抬升共同影响,受台风北侧倒槽区控制下的湖北西部、湖南西部、江西西南部、贵州中北部等地的近山地区,在20日至21日将有分散性大到暴雨,单点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对流性天气,降水的对流性、突发性、局地性特征较为突出。
“韦帕”同时也影响其他多个亚洲国家,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7月20日6时,“韦帕”已在菲律宾造成超过37万人受灾。(晨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