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黄淮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5)——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研究》(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对京津冀非首都功能疏解、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城镇体系、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深入剖析。报告认为,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助力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加快推进;二是协同创新格局不断深化,区域创新实力持续增强;三是产业协作不断走深走实,“链群”建设助力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四是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交通一体化持续拓展;五是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推进,推动京津冀民生服务均等化发展;六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深化。
报告指出,京津冀三地也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资源配置不均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区域一体化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营机制需加快建设;三是区域发展关键领域协同关联度有待提升,北京辐射带动作用亟须强化;四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压力尚大,基础设施支持作用仍需提升。
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报告建议一是疏通“制度经络”,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协同,提升区域规则、政策、标准等“软联通”水平;二是激活“市场穴位”,以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加快关键资源开放共享;三是提升“产创韧性”,加强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共同体建设,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四是培育“机体气血”,推进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及生态高质量一体化,筑牢区域高质量发展基底支撑;五是重构“空间骨架”,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为支撑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夯实高质量一体化空间载体。(新华财经 王艳刚 王诗瑶)
Hehson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