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近日,在位于无为市紫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黄汰蓝莓种植基地,一株株苗木整整齐齐地培植在盆中,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枝条上挂满糖霜的紫色浆果。这些小小的浆果,即将“化身”果酱、果酒、花色苷口服液等高附加值产品走向市场。
“通过低温萃取保留花青素、酶解发酵提升出汁率等新技术,蓝莓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得到双重提升。”紫约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良品率提高了约15%,高附加值产品的毛利率更是提升了30%以上。这不仅为紫约农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无为市的蓝莓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蓝莓的“身价跃升”,得益于安徽工程大学与紫约农业的深度合作。2024年,安徽工程大学与无为市联合成立芜湖市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该校张国强教授团队拥有蓝莓相关专利,通过与紫约农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仅提升了蓝莓的附加值,也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成立以来,芜湖市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合作为牵引,以人才培养为抓手,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截至目前,累计举办了11场绿色食品科技成果产学研暨场景应用对接会,为107家企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针对行业技术需求,设立产业引导项目,精准对接企业技术痛点,联合高校专业技术人才深入企业实地考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近300次。
为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无为市建立长效扶持机制,每年拨付专项运营补贴重点支持研究院设备更新与科研攻关。目前,研究院已汇聚了一批科研人员和权威专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研发仪器设备原值达数百万元,为技术攻关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和硬件基础。
这种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推动了更多技术成果“落地生金”。研究院拥有自主研发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5项,成功孵化2家科技型企业;与合肥康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京淼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合同,涉及农产品、粮油、水产、果蔬及合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 本报记者 阮孟玥 本报通讯员 张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