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数据中心暨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主会场。
运维质量分会场。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分会场。
7月17日,作为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数据中心暨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贵安新区举行。
此次活动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中航信柏润科技有限公司、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采用“1+2”模式(即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近200人现场参与,外国嘉宾线上参与,围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通过思想碰撞,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深度合作,为贵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贡献智慧力量。
本次大会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作为大会承办方,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多家单位共同启动“政企行校”协同推进区域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方战略合作协议;举行数据中心运维评价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颁证仪式;发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工程师能力要求与等级评价规范》和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岗位需求、技术需求等清单。
主会场 擘画数字蓝图 凝聚发展共识
在主会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理事长金和平以《行业大模型生态构建及在水电领域的实践》为题展开主题演讲,他说,AI的应用涵盖了算力、算据和算法这三个核心要素,而算力支持无疑是行业大模型发展的基石。行业大模型需与AI大模型深度融合,这要求企业与研究机构积极投资或租赁算力资源,以充分满足模型训练与实际应用的需求。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文静华分享了该院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数维工匠”的实践探索。文静华介绍,该院自2016年建院以来,始终以贵安新区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面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精准对接贵阳贵安产业发展方向,实现办学与产业的深度绑定。强化校企协同,深化与华为公司、中航信柏润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合作。以“构建产教融合生态”为核心,逐步搭建起多层次协同育人体系。从率先成立数据中心产教联盟,到牵头组建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再到推动成立数据中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了从“联盟”到“联合体共同体”的进阶升级。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副书记牛晓彤表示,希望以大会召开为契机,发挥认证中心在数据中心产业已有的品牌优势、标准优势和服务优势,运用合格评定工具服务政府监管,为产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贵安新区数据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黔中智谷”的美好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一处处长郑涓分享了认证中心如何通过认证评价业务、标准课题研讨、央企地方合作、产业政策支撑等形式助力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并分享产教深度融合的生动案例,探索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创新路径,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运维质量分会场 筑牢数字安全基石 提升数据中心运维水平
7月17日,第三届运维质量大会专家委员会工作总结和计划会召开,与会企业代表围绕数据中心运维、运维难点、算力集群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永强以《杭钢云、浙江云数据中心运维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其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维、故障预测与自愈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与前沿探索,为行业树立效能与安全新标杆。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大区总监田林青围绕《推进算网一体,共筑算力时代》的主题,阐述了在算网资源协同调度、一体化服务体系搭建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为算力时代下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北京万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TO李超带来《超大规模智算中心产业园区运维部署难点分析》的专题汇报,深入剖析了智算中心在设备集群管理、多系统协同运维、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突出难题,并结合实践提出针对性解决思路,为行业破解运维部署瓶颈明晰了方向。
京能数字产业有限公司交付总监万泰明聚焦“超大规模算力集群构建与优化探索”,分享了在算力集群架构设计、资源动态调配、能效提升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实践与技术突破,为超大规模算力集群的高效构建与持续优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政府赋能大数据产业发展”主题沙龙环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一处项目开发部部长陈凯、贵安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局局长司冲、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与大数据系副主任袁雪梦、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贵州区市场总监伏应龙、北京中航信柏润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运维服务中心运维总监于晓宇等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核心议题,从政府、数据中心业主单位、国家评估测评机构、当地院校、专业服务公司的角度,共同深入研讨了如何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协同,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政策落地、人才供给、技术转化、要素保障等瓶颈问题。各方通过充分交流碰撞,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规划引领、资源统筹、生态构建中的核心赋能作用,凝聚了“政企校研用”协同发力的共识,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在政策赋能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产业新优势提供了思路借鉴与实践方向。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分会场 产教融合培养大数据实践型人才
7月17日,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分会场,来自省内外的10余位嘉宾围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主题,分享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专业群建设等经验,探讨职业教育服务大数据、数据中心、智算领域产业发展新路径、新范式,交流以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为纽带,推动校企资源共享和内容共建,加速多元合作,促进实体化运行的新方法、新模式。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陆秀峰介绍,近年来,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面向大学城高校、科研院所遴选科技专员队伍到贵州理工学院科技园开展技术服务和交流,建设贵州省技术交易市场花溪大学城服务站,积极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与科技园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积极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进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建设高水平创业导师队伍,聘请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产业技术人才担任创业导师。根据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需要提出引进和重点培育项目,面向全国范围开展项目招引工作,并通过举办科技项目成果对接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储备和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提升园区功能配套,持续优化和提升现有双创街区,加强科技园新增孵化空间建设,进一步建设有大学城特色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与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打造南北协同育人平台,实现“气候能源优势+技术场景互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顾建峰从区域基础、合作必要性以及学院发展三方面,详细分析了数维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智力实训基地打造及数维工匠品牌培育等工作。顾建峰说,跨区域协同、多专业融合是数字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乌兰察布职业学院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打造数维工匠培养品牌等实践,既为地方职业教育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行经验,也为“南贵北乌”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数字内蒙古发展输送了实用型人才,进一步强化了“南贵北乌”战略布局与区域数字人才培育的联动效应。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王正才分享了该校大数据产业学院建设的相关经验。王正才表示,在“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双高”要求下,学校要不断强化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需求,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机结合。2020年,学校与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中软国际大数据产业学院,学院通过企业工程师入驻、教学资源导入、岗位技能训练等方式,开展任务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引入真实项目、搭建企业架构。这一系列改革,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有兴趣,也让学院的人才培养完全与企业需求相匹配。通过这样的产教融合,真正保障了学生个人在该职业方向上的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与大数据系党总支书记龙全波作《深耕产教融合 引领创新发展——以华为大数据学院为例》专题分享。据介绍,华为大数据学院作为华为公司董事会授权的全球唯一大数据学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实验实训评价及认证等方面发挥优势,为贵州大数据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龙全波表示,凭借与华为的紧密合作,学院实现了专业快速发展,在课证融通、教材课程资源建设及校企协同等领域成果显著,为自身的专业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亮点点击
创新成果满满
赋能产业升级增效
大会上,多项发布签约、合作备受关注。
在主会场,作为大会承办方,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贵安新区大数据和科技创新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中航信柏润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大数据人才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省计算机学会等企事业单位共同签署“政企行校”协同推进区域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方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签约各方在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咨询及认证咨询、人才培养等领域已达成初步意向。接下来,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政策制定、行业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资源整合、市场拓展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本着强强联合、长远发展的原则,以协同之力为区域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共同推动新区数据中心与智算产业迈上新台阶。
同时,现场还发布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工程师能力要求与等级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评价规范》)。
《评价规范》由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北京中航信柏润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主编,20多家行业内机构参与团体标准编制,并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立项发布,旨在树立“数维工匠”品牌,推动人才专业化培养,为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评价规范》有三大亮点,一是行业首创,首个聚焦数据中心运维人才实际需求的标准,划分5级能力体系;二是实践导向,基于真实场景设计,获行业高度评价,助力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三是协同赋能,政校企多方合力,打造“数维工匠”品牌,引领产业升级。
据介绍,《评价规范》凝聚了中航信柏润多年的实践积淀与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教育资源,制定了5级能力要求与对应的评价规范,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契合行业的岗位要求,是目前行业内最贴近实际、最具备可操作性的规范,赢得业界广泛认可。
在职业教育产业融合分会场,贵州大数据人才开发有限公司代表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发布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岗位需求、技术需求等清单。贵州大数据人才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飞燕表示,清单的发布,明确了贵阳贵安在算力与通信网络、核心硬件与组件、数据资源管理、数据流通与安全、AI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金融科技以及各类新兴业态等方面的岗位需求和技术需求,为学校和企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专家学者点赞大会
“贵安新区是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贵安新区的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集聚程度都非常靠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副书记牛晓彤表示,这次选择在贵安新区办会,也是希望把核心、优质的质量服务带到数据中心的核心地区、发达地区,双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为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培养数据中心运维人才,非常符合当前教育强国战略中的职业教育方向。通过今天的大会交流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下一步,我们会坚定不移为贵阳贵安数字经济、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继续培养大量适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持续为贵州大数据战略实施提供更优质服务。”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文静华表示。
不少与会者认为,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是贵安新区坚定不移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构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不仅明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与人才支撑方向,更凝聚了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强大合力,标志着在“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背景下,新区正以算力为核心驱动,加速构建“算力+产业”生态体系。
立足新起点,贵安新区将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深化创新驱动与产教融合,为数据中心及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姚方媛 汤欣健 梁俊鹏 田甜 谢孟航/文 石照昌/图
(《数智领航 聚才兴业》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上一篇:新股三分钟数读IPO∣悍高集团
下一篇:为光电子产业注入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