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推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成效显著
承德唤醒农村“沉睡资产”55.9亿元
本报讯(记者陈宝云)“35轮竞价,9.2万元成交!”鼠标点击确认,承德县头沟镇头道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盯着屏幕上的最终价格,格外满意。近日,村里33亩果园20年经营权,在承德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上,从每年5万元起拍,一路升至9.2万元,溢价率达84%。
“全程网上操作,公开透明,没想到溢价这么多,村集体增收了,大伙儿也心服口服。”王建华说。
自2016年起,承德逐步搭建起以1个市级中心为枢纽、9个县级中心为支点、覆盖全市207个乡镇2454个村的N个乡村服务站点的“1+9+N”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网络。“所有交易流程‘上网’是关键。”承德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宋鑫磊介绍,平台实现了信息发布、资料审核、网络竞价、电子档案、网上出证等全流程线上服务。“交易账目清晰可查、过程阳光透明,村集体增收节支,群众心里也亮堂。”宋鑫磊说,为确保交易安全,平台还设置了风险保证金制度,存入专用账户,为村集体利益加装“安全阀”。
“确保交易规范、高效、各方权益有保障,我们下了‘笨功夫’。”宋鑫磊说,他们编制完成了《承德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文书汇编》,涵盖机构建设、交易资料、操作细则等193项内容,涉及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建设项目招标等13大类交易服务。
这套以市级管理办法为支撑、县级实施办法为基础、中心规范文书为框架的制度体系,为农村产权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截至目前,承德累计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业务5421宗,成交额55.9亿元。一笔笔沉睡的土地、山林、设施等资产,在规范交易中焕发出新的价值。
交易平台的作用,不仅在于盘活资产,更在于赋能发展。对此,围场禾兴高原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栋深有体会。他的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建起3座现代化马铃薯储库,但因土地是租赁的,地上建筑没有产权证,“身价不菲”的储库长期无法作为抵押物融资。“每到收购季需要流动资金时就头疼。”李栋说。
转机出现在2023年。李栋通过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提出申请,金融机构核实评估储库价值,办理了《农村产权抵押登记证书》。“短短5天,43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李栋说。
为唤醒更多“沉睡资产”,承德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联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金融机构等,建立“信用+多种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此类抵押贷款37笔,金额2558万元,初步形成了“产权交易+交易鉴证+抵押登记+融资担保”的为农服务集成模式。
承德在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上的系统性探索,获得了认可。2023年11月,承德市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联合列为全国33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之一。前不久,在全国农村改革试点区办公室编写的《农村产权流转规范试点成果选编》中,承德在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风险防控、金融服务、政策支持等五个方面的经验做法成功入选。
下一篇:潮起香江 机构逐鹿港股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