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适应现代化练兵和战斗力生成需要
我军探索形成军事训练保障新模式
编者按 习主席强调,要强化训练保障,优化布局、完善要素、创新方式,构设逼真练兵环境,加快构建高水平训练保障体系。近年来,我军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加速构建,全军实战化训练难度强度不断增加,对训练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全军各级积极转变保障理念、创新保障模式,加快构建高水平训练保障体系,以保障模式变革支撑部队练兵备战,驱动训练转型升级。
解放军报讯 记者李琳、特约记者吴旭报道:日前,记者走进多个部队训练场发现,我军训练保障模式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陆军某合成训练场依托“公物仓”保障部队训练,实现一次采购、多次使用,一家购置、多家共用;空军某训练中心联动7个省市10余个场地,统筹调动各类数据模型和算法,实现联合作战力量在多维空间进行对抗训练……官兵告诉记者,新的训练保障模式在部队加速推开,“一点用、体系动、全域保”的理念正深入人心,训练保障效益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军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加速构建,全军实战化训练难度强度不断增加,对训练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全军各级积极转变保障理念、创新保障模式,着力破解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构设不真、综合质效不高等矛盾问题,以保障模式变革支撑部队练兵备战,驱动训练转型升级。
记者从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获悉,为构建与“基础—合成—联合”军事训练组织架构相匹配的训练保障新格局,他们以驻京部队训练场地建设为样板,全面整合共同基础、兵种专业、战术行动和实弹训练场,探索走开“体系建、共享用、精细管”方法路子,打造新型训练场地体系。按照全军“一盘棋”标准,构建形成五级训练基地场地体系,推出覆盖建、用、管各环节的“三级保障运行模式”——
基础训练按标准就近就便保障,聚焦“集约专修”,在全面规范旅团级以下部队训练条件建设基础上,根据全军营区及训练场分布位置、疏密程度等,划设若干保障圈,统合好就近资源,实现在营区或周边就能完成基础训练。
合成训练跨军兵种区域共建共享保障,聚焦“编组对抗”,厘清建制内和跨军兵种供需对接的职责权限、方法路径,指定军级以上单位牵头、分方向建立跨军兵种协作区,推动重要资源跨域共享、零散资源区域共享、稀缺资源军地共享,实现训练资源合理分配、高效利用。
联合训练虚实结合全域体系保障,聚焦“体系聚优”,通过一体构建训练网信架构,推动训练场地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多级实时、异构互联、虚实结合的统一训练空间,构设大场景、多维度、跨领域训练环境,支撑部队开展一体化联合训练。
前不久,记者在全军训练场地建设观摩交流活动现场看到,多个单位深入交流训练场地区域统建、数智赋能、开放共享等经验做法,集中展示驻京部队10余个训练场地环境构设运用的典型案例,演示全军多个典型练兵环境、对抗训练条件、检验评估手段。现场观摩的官兵普遍反映,这次活动让大家既看到了“样板”,也学到了“门道”,对打破建制壁垒推动统建共用、构实训练环境支撑练兵备战,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通过近年来建设发展,全军训练条件有了根本变化,‘科技+’‘网络+’训练手段越来越丰富。”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领导告诉记者,如今,与新的训练保障运行模式相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已基本构建形成。下一步,他们将抓好试点成果向全军推广转化,尽快实现训练条件由条块分割自建自用向集约高效统建共用转变、由传统实装实弹和实体建设保障为主向虚实结合为主转变、由单一条件设置向构设复杂逼真战场环境转变、由跟进服务保障向牵引驱动训练创新转变,加快构建我军高水平训练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