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周敏
通讯员 史汶 江志文
7月19日入夜,雨花台区板桥生态园·稻香部落的“莫奈花园”里,数千只萤火虫在波斯菊与绣球花丛间轻盈起舞。这场夏日限定的浪漫,吸引游客追“光”而来,夜游打卡。
1.5公里外,返乡青年刘涛改造的肆季小院稳稳接住流量。看苏超、打街机、吃烧烤,王笑游的成人礼在社交平台“赢麻了”。轰趴馆开业3个月,求婚、团建等包场订单带来近10万元营业额。
曾经依赖财政补贴的板桥生态园,引入社会资本后转身“稻香部落”文旅项目,并实现自我“造血”。今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增收40%,32位村民家门口就业。
通过活化“沉睡”的资源资产,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稻香”实践两年探索,已成南京近郊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以土地资源激活产业
萌宠乐园检票口前,孩子们雀跃着等待入场;连排天幕下,年轻人围坐共享“海底捞”。“莫奈花园”开园首日,目睹热辣滚烫的板桥生态园,板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李进进松了口气。
如释重负,是因为这2000多亩抛荒农田一度让街道很“受伤”。十多年前,为修复和改善生态,辖区直属企业永新农业投入巨大,在此种植千亩花木,打造水系景观。“费了老鼻子功夫,只是多了一处郊区绿地。项目单一的农家乐,吸引不来人,更谈不上经济效益。”李进进算过,每年养护成本大约400万元,而收益不足50万元。
随着地方财政压力加大,由政府兜底的老办法愈发不可持续。与此同时,地铁小镇建设和“新滨江”战略带来全新机遇。为填补区域文旅空白,满足10万常住居民与未来导入人口的休闲需求,板桥街道决定二次开发生态园。
经反复调研磋商,板桥生态园于2023年引进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下属企业天创文旅。街道继续统筹基础设施、园区管养,天创文旅投资2500万元,打造“稻香部落”文旅品牌。
精准把握雨花“最年轻、最创新”群体的需求,“稻香部落”以团建拓展、研学实践、亲子休闲、美学体验为方向,快速落地团建基地、萌宠乐园、金陵味稻馆、越野摩托等体验项目,并在线上推广强力引流。去年3月试运行以来,仅研学就接待超过2万人次。
规划布局的前瞻性不断得以印证。时隔一年,“莫奈花园”惊艳亮相。130亩花海汇聚150余种玫瑰品种,成为长三角最大玫瑰主题园区。“五一”假期,3万客流量远超预期。
板桥生态园47亩原生稻田与毗邻高速口的黄金区位,是上天赐予的“金饭碗”。板桥街道通过打造高品质、沉浸式的文旅项目与创新业态,充分焕发这片土地的产业潜能,实现从原本单一满足村民需求的郊区绿地,向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园区转身,最终成为区域性的打卡新地标。
靠专业运营撬动流量
甫一开放便成为浪漫胜地,首日即有情侣包场求婚;短短数周跃居“小红书”南京动植物园人气榜第二位,仅次于老牌网红红山动物园——“莫奈花园”,甚至吸引中山陵运营团队专程前来考察。
这几乎是一座“不落幕”的花园。玫瑰、月季、绣球等200多种花卉,从4月持续绽放至11月,打造“超长待机”花海。天幕秋千、草坪沙发、霍比特小屋、玫瑰迷宫……依地势巧妙布局的12处打卡装置,随手一拍就是法式田园大片。
人气茶饮马伍旺同步入驻。这是继牛首山后,该品牌在全国开设的第二家景区门店,“五一”首日便卖出200余杯。为深化跨界合作,马伍旺以“莫奈花园”种植的食用玫瑰入料,研发限定联名“玫瑰花咖啡”。
在体验经济时代,游客停留时长成为衡量景区运营质效的关键指标。“稻香部落”运营团队通过对用户画像深度分析,将他们的生理特征、心理需求、消费习惯转化为服务输出。
“女孩和小孩的钱最好挣。”天创文旅负责人李海东介绍,“莫奈花园”打造“会说话”的美学空间,激发女性客群“拍照即传播”,带定位的图文视频在朋友圈、小红书精准扩列。而引入非遗糖画、农场冰淇淋等20个特色摊位的“稻香市集”,以及升级版无动力乐园,则将“小孩哥”的平均停留时长延长至4.2小时。
一如溧水天生桥的草莓音乐节、玄武湖公园的还有生活咖啡节,面向特定群体打造更具辨识度和体验感的节庆IP,同样能够带动人气,迸发经济能量。借势包括夏日萤火虫节在内的节庆矩阵,今年园区游客接待量有望突破50万人次。
“雨花的文旅要实现从养在深闺到声名渐起的更大突破”——落实雨花台区委全会部署,板桥街道计划推动“稻香部落”与梅钢跨界联动,通过开发研学课程、开通穿梭巴士等,打造“工业硬核+田园治愈”特色线路,实现流量互导。
用文旅项目反哺民生
刘涛的肆季小院乍看与刘村格格不入。
“起初只是想做农家乐,纯餐饮。”这位曾经的企业高管,在考察苏浙沪后发现,都市青年要的不是“土味情怀”,而是能发朋友圈的仪式感。他抵押房产贷款200万元,将自家300平方米老宅改造成融合K歌、电竞、露营的轰趴馆,甚至亲自担任摄影师——教城里姑娘在稻田前摆拍。
就在今年5月,肆季小院开业的第二个月,便承接了40人规模的“梅钢团”。刘涛为他们设计一日游路线:早晨去“萌宠乐园”和“莫奈花园”,中午在周家大院吃土菜,午后主题轰趴,晚饭自助厨房。“生态园提供联票优惠,周家大院推出8折农家宴,并直接采购周边农户新鲜食材,一天5000元,有钱一块挣。”
板桥街道和生态园运营方的思路与刘涛不谋而合。196户村民将2000亩土地流转至园区,每亩地每年稳定获得1000元收益。随着园区客流量增加,“板桥印象”等一批青年创业项目涌现,年运营额达110万元。从田间管理员到研学导师,32位村民培训后就业,100多名志愿者在大型活动期间上岗,累计增收130万元。
过去一年,“稻香部落”实现经营性收入近300万元。不仅让板桥街道甩掉了“财政包袱”,更培育出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生态园的火爆让村里重现了久违的活力,老人们有了休闲去处,年轻人看到了返乡希望,这才是避免‘空心村’悲剧的关键。”刘涛说。
这场蜕变源于发展思维的颠覆性转变。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导入现代产业,板桥生态园完成了从“政府输血”到“市场造血”的转身。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善海用辩证法阐释:“闲置土地不是包袱,而是沉睡的财富。政府要做的是服务,专业的事情交给市场。当‘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默契配合,‘稻香共富’的蓝图自然水到渠成。”
天创文旅打算租用村民房屋改造特色民宿。政府提供兜底支持,大伙儿举双手赞成,所谓“部落”,就该是这样错位发展、共生共赢的生态圈。
上一篇:阎队长将拼劲留在球队
下一篇:桥下空间也是“金角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