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0日讯(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尹倩 申林秀) 在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海洋工程设计所,一张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管线像迷宫般交织。以往,400多个阀门、300多条管线的统计、核对工作,需要两个人用时一周,稍不留神还容易看错型号。
接到工作任务后,员工张临没有像往常操作计算器,而是打开电脑调出一个叫“P&ID自动提取工具”的插件。鼠标轻点“统计”,一整套P&ID图纸里的管线号和阀门号都被整整齐齐排列在Excel表里。再点击“生成料单”,一份完整的阀门材料表就生成完毕。经过对照图纸,他核对的管线、阀门信息分毫不差,原本一周的活儿半天完工。
这个让工程师们称奇的“P&ID自动提取工具”,正是海洋工程设计所青年的“电子搭档”。过去的大中型项目里,管线和阀门数量庞大,至少需要2名工程师人工统计,不仅耗时费力,有时还会因为人工疏忽数错数漏,图纸升版或者更改需要反复统计和核对。
统计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影响业主的备料和采购,如今有了电子搭档的帮忙,不仅使设计效率提高80%,更把“瞪大眼睛找疏漏”的煎熬,变成了“轻点鼠标等结果”的轻松。
这个生动的场景,正是石油工程设计公司“AI for design”成果发布会上的鲜活案例。当“自动提取”的演示画面出现在大屏幕时,现场响起掌声——这个能在60秒内“看透”复杂图纸的小工具,让工程师们实现更高效工作,成为AI赋能工程设计的精彩注脚。
据了解,该公司启动的“AI for design”第一阶段5项工作已全部完成,知识查询效率、文档写作效率、料表统计效率分别提升50%,30%,80%,智能评片效率提升12倍,有效缓解了项目高峰期的人力压力,让工程师从重复繁琐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聚焦于方案优化、创新设计等核心环节。
目前,已经形成的5项成果在多个重点项目中落地应用,保障了设计周期的精准把控,更以数据零差错的稳定表现赢得了业主认可,为后续深化AI与全流程设计的融合奠定基础。
下一篇:山东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脚步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