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基金吴慧文:债市进入“交易元年” 精细化管理狩猎结构性“阿尔法”
创始人
2025-07-21 03:26:37
0

  当下,债券市场从单边行情进入震荡周期,“如何在低利率、低波动的存量市场中获取较为合理的收益”成为债券基金管理者的核心命题。

摩根士丹利基金固收投资部副总监吴慧文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债市已从“配置为王”进入“交易元年”,需以扎实的投研能力为根基,用敏锐的交易思维捕捉结构性机会,并通过精细化管理筑牢风险底线,实现“低波动”的持有体验。

固收全链条积累

锻造核心投研能力

  吴慧文毕业于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专业,职业路径始于券商自营利率衍生品研究,是国内首批参与国债期货仿真与实战交易的从业者之一,至今已耕耘国债期货投研领域13年。在广义基金领域从业8年,她管理过货币基金、短债、纯债、固收+等多类产品,拥有利率债、信用债、利率衍生品、可转债等债券全品种投研逻辑体系。

  作为金融工程科班出身的基金经理,吴慧文拥有较强的量化研究与逻辑推导能力,对利率波动、价量数据及收益率曲线变化保持高度敏锐。从在管产品来看,目前吴慧文管理的产品涵盖类现金工具同业存单基金、中长期纯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等多元策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固收产品图谱。

  吴慧文介绍,这种全链条积累,锻造了其两大核心能力:一是大类资产穿透式认知。从资金研究存单价值,到利率品锚资产认识,再到不同类型信用品种资产轮动,进而到转债策略、商品、权益行业流动性和轮动特征,均有日复一日的研究和理解,对大类资产风险偏好波动敏感,在联动性较强的市场特征中,能以中期视角捕捉到市场大贝塔机会。

  二是策略的灵活迭代。2024年单边行情中,吴慧文通过久期策略捕捉“大贝塔”收益。银河数据显示,吴慧文管理的大摩安盈稳固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在2024年收益为7.72%,位列同类基金前7%。今年初,她预判债市“区间震荡”格局后,迅速转向绝对收益策略,重视运用品种轮动和交易思维来应对区间震荡行情。截至7月18日,大摩安盈稳固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自2025年以来收益率达5.05%,远高于中长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主要收益靠纯债交易策略贡献。”她表示。

  吴慧文还透露,与摩根士丹利全球资源的联动和协同,也为其构建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公司固收团队与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研究部、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全球各地投资团队保持高频交流,不断增强对全球资产的最新洞察,及对全天候资产的敏感度与理解深度,为做好产品收益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债券市场进入“交易元年”

  吴慧文将2025年定义为“债券交易元年”,这一判断基于市场生态的变化:静态收益率进入“1字头”区间,对于银行保险等配置型大资金,其资产收益的想象力大幅弱化,信用利差收窄至低位导致信用资质挖掘失效,信用收益不足而流动性缺陷尚存,债券市场投资逻辑已然从“配置为王”转向“交易为王”。

  她强调债券市场交易元年的核心特征是“开倒车行情”,由于年初债市估值较高,机会都是调整出来的,“每一次市场崩盘都是很好的介入机会”。

  过去“买长债、拉久期”的简单策略不再有效,吴慧文认为需要在三类差异中挖掘收益。

  首先是“信息差异”,通过量化因子模型定期跟踪数百条指标数据,并根据周度和月度市场特征和市场主要矛盾,赋予部分指标更高权重,在高权重数据二阶导出现变化时,可以在左侧及时抓取到市场机会。

  其次是“行动差异”,在市场情绪化波动时逆向布局,比如国债期货因对冲资金进出暴涨暴跌时,通过价量分析识别“情绪溢价”,遵循“大波动建大仓位、小波动小仓位”的原则。

  再次是“研究差异”,成功的产品往往突破单一模式,在能力圈内的单一品种研究发挥到极致,或者对于不同互补型的类属资产,拥有此消彼长的高策略敏感度,避免单一品类资产的收益瓶颈。

  “精细化交易策略可以类比‘体育竞技运动’。除了长时间盯盘交易之外,每日盘后我都会进行两小时以上的复盘,即便出差也是如此。周日还会进行四个小时的周度复盘,不断总结捕捉机会的经验和提高胜率。为了保持较好的身心状态,我每天坚持跑步5公里以上。”吴慧文表示,能够替持有人赚钱,哪怕在债熊行情中,基金净值也能屡创新高,基金持有人能够不断复购,就会很有成就感。

  2025年,大摩安盈稳固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净值创新高达40次以上,成为她交易策略有效性的直观注脚。

精细化管理

追求“低波动”持有体验

  吴慧文认为,对固收产品持有人而言,“低波动”的持有体验非常重要。因此,其管理的产品整体定位均以“低波动”为目标。

  吴慧文表示,对于债券基金而言,负债端的稳定性直接决定投资策略的稳定性。“事前预判比事后应对更为重要。”她强调,只有精准把握负债结构变化,才能避免低流动性资产折价变现对收益的侵蚀,最终形成“负债稳—策略稳—收益稳”的正循环。

  吴慧文的负债端管理逻辑核心是“流动性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她向记者介绍了其建立的三层管理机制:

  一是根据产品持有期设计划分仓位结构,一定比例仓位配置高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常规赎回,剩余部分通过“弱化部分资产流动性”换取“收益增厚”。

  二是深入理解渠道特性,其对不同渠道资金特点有深刻总结和体会,提前预判节点并调整底仓。

  三是构建“申赎冲击应对、高静态资产折价管理、极端规模预案”的三层响应机制。总结历次申赎冲击经验,最佳应对时间可能只有早期的1至2天,管理人及时进行预案分析和响应是经验积累的结果。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40℃高温引爆空调市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  未到三伏天,四川40℃高温天气就已上线,多地发布了高温红色、橙色预警,...
黄仁勋说中国AI有无英伟达都会... #黄仁勋说细看华为手机有技术奇迹#【#黄仁勋说中国AI有无英伟达都会进步#】《面对面》专访美国英伟达...
徐庆芳:十年跨越千里爱 衣暖边... (来源:新华日报) “叔叔阿姨感谢你!”……特克斯草原孩子们歪歪扭扭的明信片字迹,与江宁街头...
潮起香江,机构逐鹿港股下半年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强势反弹,恒生指数涨幅逾22%,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南向资金...
1∶2憾负对手 无锡队拼到最后... 来源:无锡日报  昨(7月20日)晚,在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七轮比赛中,面对劲敌淮安队,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