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
珠玑镇党委副书记吴沁蔚陪我们来到灵潭村。
几年前,他曾在灵潭村做过3年党总支第一书记,所以这个村的根根梢梢,他都能讲得明明白白。
广东,那是名副其实的发达地区。但是,南雄市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很长时间,一直被称作“广东的西伯利亚”。珠玑镇灵潭村位于南雄市的北边,再往北,就进了江西赣州。
吴沁蔚边走边说:“你们知道吗?过去,人家总把灵潭村叫‘泥’潭村。村民住的是土坯房,村道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河沟里流的是黄泥汤。雨稍微下大一点,村干部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生怕那40多间土坯危房一下子塌下来。广东雨多,干部的心就一直提着提着……”
“广东这样的发达地区,为啥也会出现贫困村?”记者抛出了一路上憋在心里的疑问。
吴沁蔚掏出手机,打开电子地图:“你瞧,粤北,山多路少。拿南雄来说,过去进出只有一条高速路。交通不便,客商进不来,经济发展就没有活力。此外,虹吸效应造成这里劳力、资源大量流失……南雄208个村,有68个都曾是省定贫困村。灵潭村,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灵潭村贫困的具体原因,吴沁蔚告诉记者,除了所处的客观环境,还与村民观念赶不上发展变化有关。他举了几个例子:譬如,过去村里一直种水稻,收益上不去。农技人员手把手教大家种沃柑,可到了要疏果的时候,技术员磨破了嘴皮子,村里人就是听不进去。说果子结得少了怎能不赔钱?!再譬如,村里有400多年做腐竹的传统,政府想挖掘工艺,引导村民发展腐竹产业。可群众还是提不起兴趣,有人说不如打工挣钱来得快。“看来,要想填满‘口袋’,先得富了‘脑袋’。”说起往事,吴沁蔚连连摇头。
问起“富脑袋”的秘诀,吴沁蔚连连摆手:“我哪有什么秘诀。只是跟村里的干部们一起做了些探索。”
他将这些探索归纳为三部曲:“开眼界”“做表率”“干起来”。
村两委组织年富力强的村民到周边经济发展好的村子参观。几趟下来,村民们憋不住了:“哇,原来可以这样活、这样干呀!”
接着,村干部把那些外出闯出名堂的能人一个个请了回来,提供条件,鼓励他们依托本土谋发展,给乡亲们做个样子。
开了眼,有了样子,政府顺势而为指导农民干起来:把手艺好的村民“捆”在一起成立了灵潭腐竹厂,为了借船出海,又和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挽起了手,于是,“灵潭腐竹”飞出南雄、飞向全国。
“其实,中国的农民,最不缺乏创造力。只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只要唤醒他们的潜能,他们就会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来。现在,村里的特色种植业、加工制造业、休闲旅游业均蓬蓬勃勃发展了起来。”边走边聊,路过一座高挑的石基木牌楼,吴沁蔚站住了,他指了指牌楼上“灵潭驿站”四个红字,对我们说:“走,进去瞧瞧。”
“这里的厨师都是村里的阿姨,个个都有拿手好菜!最值得称道的是饭店的管理。可以说,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大饭店逊色。”
也许怕我们不相信,他有点急了,说话语速加快了许多:“我这可不是做广告!为了走上专业化运营道路,我们引进了岭南生态文旅、广东中旅等专业公司,让‘职业经理人’带着村民长本事。不信,你们可以进去考考他们。”
看着整洁的环境、一桌桌满满当当的客人和忙忙碌碌的服务员,我们赶紧表示:“信!信!绝对相信!”
吴沁蔚欣慰地说:“现在,全村无闲人,人人有事干。”
就在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冲着吴沁蔚跑了过来:“吴书记!真的是你啊!你这回回村,可得到我家的草莓园看看。我又有了新想法,你帮我拿拿主意。”
吴沁蔚热情地回应道:“这就去!”他向记者介绍,这位叫吴奀珍的妇女,很不简单。去年10月,她在村里第一个种上草莓,开了草莓采摘园。
吴奀珍一看就是个爽快人,不等我们问什么,她自顾自介绍起来:“以前村里从没种过草莓。可是我看旅游公司把民宿边上的田改造一下,有的种上‘五色稻谷’,有的种上油菜花,不光打粮榨油,还成了拍照景点,赚的钱一下翻了好几倍。我就想,春节前后是我们村的旅游旺季,草莓正是时令水果,搞个采摘,不正好给旅游休闲添个新项目吗?我把想法一说,村委会全力支持,不但提供创业奖励资金,还请来县里的草莓种植大户技术加盟。”
看来,吴沁蔚很受欢迎,我们一路走过去,碰上的村民都跑过来聊上几句——
“吴书记,你看前面这栋房子,听说要改建成书吧+咖啡馆,我要去跟咖啡师学两手。”
“旅游公司打算在民宿后面开萌宠乐园,养浣熊、孔雀、狐狸,我养过牛,记得带上我……”
“我房子装修好了,能不能放到旅游公司的平台上一块作民宿?”
…………
吴沁蔚分身乏术,忙不迭地回应着,笑早从脸上溢到了心里。
(本报记者 陈慧娟 王忠耀 吴春燕)
上一篇:全国首个“科创数据专区”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