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家王君心对比正版书(左)和盗版书(右)。
暑期来临,一份份推荐书单相继出炉。记者调查发现,有商家瞄准推荐书单,同步推出盗版书。在电商平台上,盗版童书销售更是屡禁不止。从提供批量印刷,到代办开店证照,盗版书背后俨然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现象
“暑假必读”店铺销售盗版书
6月初,福建省“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公布2025年推荐阅读书目。儿童文学作家王君心得知自己的新书《风的羽衣》入选,于是打开电商平台,搜索是否有售。
“第一眼就看到了一家名为‘福建暑假必读企业店’的店铺,里面刚好有卖这本书。”王君心告诉记者,《风的羽衣》定价28元,店铺售价13.5元,不过,店铺当时并没有现货,而是采用预售模式。出于好奇,王君心下单买了两本,“优惠以后,实付款26.22元。”大约一周后,她收到了店铺发来的书,“那个时候,正版样书也才刚寄到。”
一番比较下来,王君心发现自己网购的书疑点重重。“虽然网购书显示的开本尺寸与正版书一样,但实际比正版书小了一圈,厚度上也要薄一些。”在细节方面,二者也存在诸多差异。
“网购书明显粗糙很多,书脊皱皱巴巴的,封面也不是正版那种有纹路的纸,而是普通光面纸,勒口上的作者简介更是直接被省掉。”王君心翻了翻书本内页,又看到二者的印刷质量也有不同,“正版书的‘非遗笔记’那一页有格子底纹,而网购书的‘非遗笔记’那一页却是白底。”
确定自己买到盗版书后,王君心打算找客服理论,却发现那家店铺居然已经消失。王君心并未放弃维权,而是选择向平台举报。“平台可能考虑到我是会员,先把钱退回来了,但告知我需要审核。如果审核后发现我的举报存在问题,还是会把这笔钱重新划走。”王君心提交了多组正版书和盗版书的对比照片,平台最终支持退款。
链条
从印刷到资质“一条龙”服务
据出版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李女士介绍,正版童书在印刷时往往使用环保大豆油墨,而一些盗版书使用的油墨却很低劣,不仅闻起来有刺鼻气味,还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直接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如此粗制滥造的盗版书究竟从何而来?“现在大多数图书在印刷环节采用电子化,过程中内容可能被泄露。”李女士说,按照正规流程,出版社要向印刷厂开具委印单,并签订合同,明确印刷册数,但一些小印刷厂可能存在核实不认真或手续不规范的问题。
“专业教辅、教材,各种印刷品,有无授权均可,懂的都懂,欢迎下单……”记者在网上看到有从事印刷业务的商家发帖称“万物皆可印”,于是询问商家是否可翻印图书,对方爽快表示“可以,有样书就行,有电子版更好。”
盗版书印刷出来以后,又将怎样流入市场?目前多数商家选择在电商平台开店卖书。《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对申请通过网络交易平台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主体身份进行审查,验证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没有地址,5天拿下……”社交平台上,有机构专门提供《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一条龙”代办服务。“现在可以办理四川的,您考虑吗?电商一般都是办这个,线上可以使用。”工作人员称,营业执照和《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以一起代办,“一套是2000元,一般2到3周出证,只需要提供身份证正反面和电话号码。”在对方发来的样证上,记者看到其中显示有“经营地址”,于是询问是否需要本人提供,工作人员答复称,“我们这边会搞定,一般出的都是没那么严格的地方。要尽快办理,后面如果管严了,肯定就办不了了。”
盗版书为什么在电商平台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在于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商平台的约束力有限、惩罚力不足,部分平台为追求短期流量和交易规模,纵容低价盗版图书销售行为。”
“之前就有人在电商平台上注册多家店铺,其中一家因销售盗版书被举报被注销以后,很快就又转战其他店铺。”王君心谈道,这样很可能导致商家存在侥幸心理,无法从根本上切断盗版书的经营链条。
“电商平台应当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在接到举报后及时予以核实。如果确实存在盗版问题,不仅要立即下架相关商品,还应当对涉事商家采取终止服务等其他处罚措施。”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谈道,电商平台应当根据商家行为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对销售盗版书的商家一查到底,提高违法成本,这样才能对其产生更有效的震慑作用。
“作为消费者,应当自觉抵制盗版书籍,消除侵权盗版的生存土壤。这既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一旦购买到疑似盗版书,要积极维权。如果商家不予理会,可以找平台举报,还可以向商家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或者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投诉。”在陈音江看来,消费者如果选择不了了之,无形中是对盗版书销售商家的一种纵容。他提出,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共同推动图书市场的良性发展。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