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这里一窥东北乡村的未来——走进光东村
创始人
2025-07-20 22:57:09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许多人脑海中都曾有过一处向往的田园,那里有平畴沃野、绿水青山,那里能安放下日子的暖,生长出产业的旺,牵系着乡愁的根……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们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采访时,似乎找到了这样一处村庄。

小村名为“光东”,从延吉市驱车向西南20多公里便至。进入村中,一条洁净的柏油路笔直延伸出很远,路的两侧是大片平整的稻田。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近处大片的稻田与远处绵延的群山,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田园画卷。

大暑节气将近,记者走进稻田时,已经能嗅到丝丝缕缕的稻香。田里清水潺潺,有青蛙游动。“我们的稻米都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站在稻田中“田”字形结构的景观瞭望台上,光东村驻村第一书记时彦鹏说。

7月18日拍摄的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的连片稻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顺着时彦鹏手指的方向望去,“稻田画”清晰可见,用不同水稻的颜色勾勒出“幸福光东,感恩奋进”八个字。“这边是‘吉粳81号’,那边是‘小粒香’,利用村子优质的自然条件,我们做科学育种,不断培育高品质大米。”时彦鹏说,“以前大米只能卖两三块钱一斤,自实施科学赋能和品牌培育后,现在品牌大米价格最低是8块钱一斤,品质最高的一斤能卖50元,销售到日韩等国。”

说起大米在日本的销售,43岁的光东村村民金君打开了话匣子。他自幼生长在光东村,高中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发现日本的大米品牌做得很精致,“我们村的大米质量一点儿不比他们差,一定有很大市场。”于是,2009年,他回村创办了本村的大米品牌。

十余年来,光东村大米品牌的名号越来越响。“2024年,我们销售了1200多吨的有机大米,销量与十年前相比,翻了六七倍。”金君说。上个月,他们又接到了一个300吨新粮的预订单,销往国际市场也已司空见惯。

大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光东村和周边村庄400多户村民共同发展。69岁的光东村村民周梅浩就承包了60多亩地,跟着村里统一经营,一年纯收入至少有4万元。

7月18日在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拍摄的特色民居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说起村里的产业兴旺,周大爷脸上始终笑眯眯的。2015年以来,光东村落实“厕所革命”,完成全村210户旱厕改造与污水管网升级。与此同时,一场围绕文旅的“大文章”也开始落笔。

凭借优美田园风光、朝鲜族民族特色,村子里整合闲置宅基地,发展农旅融合产业项目。稻田亲子乐园、稻田小火车、螃蟹乐园等游玩项目被有机融入到稻田中。“今年,我们还新上了低空缆车项目,深得游客喜爱。”铭睿文旅集团董事长助理金亨宇说。

7月18日,在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游客乘坐稻田低空缆车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记者走进村子的游客接待中心时,年轻人穿上朝鲜族传统服饰准备拍照留念;孩子们跟着村民体验制作朝鲜族传统辣白菜;一些游客正在品尝地道的朝鲜族美食……

7月18日,游客在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内观光游览。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事实上,我们走的就是‘三产促二产带一产’的路子。”时彦鹏说,“2024年村里接待游客已经超40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1万元。”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活力中国调研行”的记者们发现,光东村的振兴发展,正是当下许多东北乡村蝶变的缩影。吉林中部的马鞍山村,现代农业为乡村赋能重现活力;位于边疆的防川村,游人如织为乡村添彩再展新颜……每个村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新故事,展现乡村振兴新希望。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张博宇 任军 郭洁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形容凄凉的诗句 形容凄凉的诗句... 形容凄凉的诗句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形容秋天的诗句 形容秋天的诗句... 形容秋天的诗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北风吹北云...
形容生活美好的诗句 形容生活美... 形容生活美好的诗句遍地铁牛跑,人人都欢笑, 甜从苦中来,岁岁红花开。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
网球界的不公平正在加剧:同为药... (来源:上观新闻)当曾经药检阳性的辛纳与斯瓦泰克在温网中央球场捧起大满贯奖杯,前英国女双头号选手塔拉...
火车站地区设置首个六要素气象站     本报讯(记者  王薇)本市正值汛期,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日,经由市重点站区管委会南站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