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湾区之声
近日,广州一小区业委会给居民分红24万。
广州市荔湾区的裕兴苑小区,两年前,就因为首次向业主发放20万元红利,引发了外界的热议。当时不少人羡慕道:“别人家的小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而今年,小区停车场新增20个车位,带来12万元收入;快递柜、电梯广告分成有5万元;再加上通过优化服务节省的7万元清洁费,总共有24万元的收益,可以全部分发给业主。
广州市荔湾区裕兴苑业主委员会主任程伟良介绍,公共收益要分给业主,“我们的宗旨就是业主贡献多少,返还多少”。
裕兴苑小区不大,物业管理费每月每平方米1.5元,由业主委员会收取,并承担物业职责。这个收费标准从2011年设置后,一直没有调整过。交了物业管理费才能领分红,也带动了业主持续缴费的积极性。
程伟良是裕兴苑小区的老住户,已经退休的他从2018年9月开始一直担任着小区业委会主任。过去这一周,他办公室的门始终敞开着,除了业主们来领红包时的阵阵笑声,少不了大家对他们工作的连声称赞。在程伟良眼中,小区这种无物业管理的自治模式,如今已一步步走向成熟,运转得愈发顺畅。
1999年,裕兴苑小区迎来首批住户,和大多数小区一样,当时由物业公司负责日常管理。然而几年后,物业公司单方面提出上涨管理费的要求,引发了业主们的质疑。矛盾之下,物业公司选择撤场,小区随之陷入了无人管理的境地。程伟良和几位热心居民实在按捺不住,想用自治的方式守护这个家。
程伟良回忆道,原物业公司把钥匙扔到居委会就不干了。从2011年开始,裕兴苑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由业委会直接聘请保安、保洁,统筹负责小区的日常管理。
从那时起,程伟良就积极参与业委会的工作。他说,一开始并不容易,业委会的成员一方面有自己的工作,之前也都没有社区管理经验,也曾因财务公示不够清晰等问题,引发过业主们的质疑。后来,在街道办和社区党委的指导下,一点一点调整优化,才慢慢摸索出一套贴合小区实际的管理模式。
如今,小区业委会发展到现在已是第四届,程伟良担任主任,还有一位副主任和三位委员。委员们以往在筹划小区修建项目时,都有过自掏腰包垫付的经历。直到小区盘活了公共区域资源,收益有了逐步增长,委员们收到的职务和劳务两笔补贴,开始增加到每月1500元。聘请的门卫、保洁人员的工资,也有了800-1000元的涨幅。
与此同时,业委会还积极动员业主们,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小区的建设与治理中。在程伟良看来,这样做不仅能增进业主对业委会的信任,更能唤醒大家对小区日常运转的关注与重视。而业委会办公室到了晚上,就变身为“居民茶馆”,有问题,大家可以随时沟通。
秉持公心,乐于奉献,正是有了这些热心于小区公共事务的业主组成的业委会,裕兴苑小区的自治模式,从2018年开始运行得越来越顺畅。
不仅如此,小区还逐步实现了公共收益结余,在2023年7月,首次向小区业主返还了20万元,今年又返还了24万元,吸引了不少小区前来“取经”。
程伟良表示,我们能得到那么多人的赞成,是一点一点做出来的,要延续下来,慢慢地不停地做就行了。
来源:总台央视新闻
监制/胡翼 宋雪
主编/张蓓
值班编辑/小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