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不应成为道德失范的舞台
创始人
2025-07-20 22:16:41
0

转自:中安在线

近日,中超联赛天津赛区少数球迷对球员韦世豪及其家人进行无底线的侮辱谩骂,这一事件不仅玷污了足球文化,更如同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我们社会中某些群体道德底线的溃败。中足联的谴责声明掷地有声,但问题远不止于此,当体育竞技场沦为语言暴力的温床,当激情支持堕落为人身攻击,我们不禁要问:足球文化的精神内核究竟是什么?球迷与球员之间,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边界?这场风波暴露的不仅是少数人的素质问题,更是整个足球生态系统中文明契约的缺失。

中国足球文化长期处于一种畸形发展状态,“爱之深,责之切”被异化为无底线的攻击自由。历史地看,中国职业足球发展刚刚三十年,球迷文化尚未形成健康成熟的体系。在欧美足球发达国家,尽管也存在极端球迷,但主流文化强调“支持不意味着占有,批评不意味着侮辱”的原则。反观我们的某些球迷,将球员视为可以随意攻击的“公敌”,把看台当作发泄个人情绪的垃圾场。韦世豪事件中,那些不堪入耳的辱骂已经超出了正常情绪表达的范畴,成为赤裸裸的语言暴力。这种暴力不仅针对球员的赛场表现,更恶毒地指向其家人,这种株连式的攻击,已经完全背离了体育精神的本质。

从心理角度看,球场上的群体性辱骂行为是“去个性化”现象的典型表现。当个体融入群体,自我意识减弱,更容易做出单独时不会做的极端行为。加之网络时代的匿名文化侵蚀了人们的责任感,使得一些人在球场这一相对开放的空间里,更加肆无忌惮。但心理的释放不等于道德行为的失范。正因知道这种群体心理机制,我们更应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用制度来矫正这一群体行为上的偏差。

从法规角度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辱骂他人可处警告或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中国足协也有一套针对不当球迷行为的处罚机制。然而,这些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常常遭遇“法不责众”的困境。当辱骂成为群体行为,如何精准识别并处罚责任主体成为难题。更根本的是,单纯依靠惩罚难以根治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涵盖法律惩戒、行业规范、俱乐部管理、球迷自律的综合治理体系,联合多方力量,共同遏制看台上语言暴力行为。

从俱乐部层面看,一些俱乐部对球迷的不当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甚至暗中鼓励这种“狂热”来营造主场氛围,其短视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出现此类问题的俱乐部应主动发声,公开谴责不当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组织球迷文明观赛培训等,这既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形象,也有助于俱乐部品牌建设。俱乐部与球迷之间应当建立一种新型契约关系——球迷享有支持球队的权利,同时承诺以文明方式表达;俱乐部则保障球迷的观赛体验,对越界行为予以制止,这种双向承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球场语言暴力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一个容忍公开辱骂的社会,其公共讨论空间必然日益逼仄。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本应是展示团结、激情与公平竞争的平台,不能成为粗鄙言行的秀场,不能成为亵渎体育精神的舞台。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长期努力,媒体应减少对冲突场面的渲染报道,避免形成负面模仿效应;学校教育需加强体育精神的培养,让孩子们从小理解何为真正的球迷文化;优秀球员更应以身作则,抵制任何形式的语言暴力。只有当“尊重对手”成为社会共识,足球场才能回归其作为体育竞技和文明展示平台的本真意义。

韦世豪事件警示我们,没有文明的底线,就没有健康的足球文化;球员不是球迷情绪的垃圾桶,看台更不是法外之地。面对这一问题,简单的道德谴责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系统性反思与制度性建设。足球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当我们学会在激情中保持理性,在对抗中坚守尊重,中国足球才能真正拥有值得骄傲的文化底蕴,中国足球才真正能知耻后勇、拼搏向前。(作者: 夏捍东)

来源:中安在线

编辑:万赟

责编:陈雪莲

审核:周晓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 根据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与博时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时财富”)签署的...
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部分基... 本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保证基金年度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
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全部基... 本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保证基金季度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
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旗下部... 本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保证基金季度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句 描写冬天美...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