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风“韦帕”影响广东、海南、广西等地,西北、华北等地出现较强降雨。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三天“韦帕”将继续影响我国华南地区,部分地区台风灾害风险高;东北地区、黄淮及四川盆地等地将有较强降雨,局地有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暴雨灾害风险较高。面对台风、暴雨等天气,各地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应急联动与信息发布,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广东:全力筑牢台风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沿着广东海岸线一路西行,携风带雨登陆广东,带来严重风雨影响。广东气象部门确保台风“韦帕”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有力有序,全力筑牢台风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7月15日起,省气象局发布重大气象信息快报等26期,提示各有关单位注意防范台风风雨影响。省防汛抗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于19日11时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
7月18日至20日,省气象台先后联合省应急管理厅、海洋综合执法总队、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广东海事局、水利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向全省21个市发布全网短信3次,覆盖公众6.24亿人次,提醒做好台风防御。
省气象部门向省、市、县、镇四级应急责任人及时发布分镇街暴雨、雷雨大风预警信号5540镇次,其中暴雨3200镇次。共发布14个暴雨和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涉及镇街数27个,成功“叫应”248人,发布责任人短信59317条,发送闪信“叫应”1211个。
7月19日,广东省阳江市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升级为蓝色。图为阳江海陵闸坡渔港停满安全回港避风的渔船 梁健新 摄影江门市新会区气象局在台风“韦帕”来临前切实做好渡口、渔港气象服务,通过微信群组、短信等渠道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信息17条,发布人次765人,密切对接渡口责任人,保障渡口气象监测设备和显示屏正常运行。
湛江市气象局加强与海南省气象部门、海事部门及徐闻港等会商,开展琼州海峡停航服务,加强与流域上游地市气象部门会商,开展区域联防。联合市海洋渔业局发布海洋牧场防御台风紧急通知,针对东海岛大型企业、海洋牧场等开展台风专项服务。琼州海峡自7月19日21时30分起全线停运,7月20日12时起,湛江海湾大桥、东海岛大桥、调顺跨海大桥、南三大桥实施交通管制措施,临时封闭交通,湛江西站于20日15时起停运。
根据气象预警,至7月19日2时,广东省523艘海上作业渔船全部回港避风,1482名海上风电施工平台人员、9272名渔排养殖人员、1282名海洋牧场人员全部上岸避险。关闭滨海景区52个。(屈凤秋 黄燕娣 胥金林)
7月19日晚,广东省气象台专家集中研判台风最新动态。王天巍 摄影海南:全力以赴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
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携风带雨影响海南省。省气象部门绷紧弦、站好岗、吹好哨,为全省防御台风和防汛工作赢得主动、抢得先机,织密织牢台风防灾减灾网。
7月15日,在海南省2025年防汛防风抗旱形势和减灾救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气象局负责人提醒公众“即将生成的第6号台风将于7月下旬前期给海南省带来一次比较大的风雨过程,请公众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各级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和各项保障工作。7月20日8时,省气象局提升台风四级预警为台风三级预警,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于8时30分将防汛防风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应急响应。
7月19日,为切实做好台风防御工作,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所有出海渔船已有序返港避风。图为海尾渔港和新港回港避风的渔船。劳成雄 摄影
截至7月20日11时,海南省气象局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98条,送达各级党政领导、应急责任人共计约140.71万人次。通过省级气象部门抖音、微信公众号、Hehson微博等渠道,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和最新天气预报561次,总播放量达187.64万次。
省气象部门通过北斗系统向全省渔船发送各类预警信息和海洋天气预报约27.56万船次;通过1237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全省27022位渔民发送各类预警信息33次;向13278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送预警信息5次;向全省社会公众发送气象短信39.48万人次。
全省各部门加强联动,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洋浦海事局与气象部门联动,实时追踪“韦帕”路径,从短信平台到工作微信群,从电话提醒到现场告知,多渠道传达台风预警。海口市海事局组织辖区230艘船舶、393名应撤人员安全撤离;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于7月16日18时发布停航预警温馨提示。7月20日,海口市域列车全线停运,海口市城市管理局发布防台风提示,提示广大市民注意避险。(袁迎蕾 施思 李宏江 林洋吉)
内蒙古:暴雨强对流“双四级”响应 助列车成功躲避山洪
7月18日起,一场降雨天气自西向东席卷内蒙古,本次降水天气范围广、强度大,伴有强对流天气,3个自治旗(县)8个自动气象站出现大暴雨,阿拉善盟小时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7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与铁路部门人员现场沟通,对受影响的14列旅客列车实施折返措施,对13列旅客列车采取停运措施,列车乘客成功躲过山洪险情。李云逸 摄影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发布预警142条,短信覆盖7.2万人次,应用风雷人工智能模型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提升预报能力。7月17日起,气象信息直送自治区党委政府,18日启动防汛和暴雨“双四级”应急响应。党委政府领导一线督导,各部门落实防御措施,有序应对。铁路部门根据气象部门建议停运13列列车,成功躲避山洪险情。水利部门做好巡堤查险,严格监测预警、强化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管理,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公安部门组织应急准备力量7036人,装备救灾物资10376件,配备车辆、舟艇2023辆。住建部门加强工作提醒,印发《关于全力做好主汛期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通知》。此外,气象部门为那达慕大会和少数民族运动会提供精细化预报,确保10万游客安全及活动如期举行,获组委会高度肯定。(王祯晗、高菲、李云逸)
(责任编辑:闫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