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环境下,投资人最怕听到的莫过于“卷”,比如前几个月京东宣布进军外卖,两家股东都是在骂娘,后面阿里也加入,三家公司的股价一起手拉手下跌,压得恒生科技指数抬不起头,被称为外卖指数,直看着美股的纳斯达克一路新高。
年初的时候,大家说今年的市场要盯着巨头花钱方向,大家都以为方向会是AI,会是机器人,会是这样的星辰大海,哪知道巨头们却是眼前的苟且,花钱更猛的却是外卖,受益最大的是蜜雪这些奶茶店。
不过,这个情况应该终于迎来的变化。
18日(周五盘后),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外卖平台企业。理性参与竞争,潜台词应该就是大家的补贴适可而止就好。外卖的内卷应该到此为止了,对美团京东阿里这些是利好,尤其是对美团,毕竟外卖大战就是为了卷它的份额。
当然,有人欢喜也有人愁,奶茶大家就不要喝了,估值也给的很充分,补贴下去后多少会减量,港股餐饮及类餐饮行业几乎逃不过一地鸡毛的命运(当前是蜜雪、古茗、沪上阿姨这些,往前是海底捞、九毛九、海伦司这些,再往前是翠华、稻香这些)。
不过,我们看问题不能止步于外卖,可以看到,堪称全球“卷王”的中国,现在开始弥漫着反内卷的气息。
比如外卖行业,如果放在几年前,某家企业宣布烧钱进军外卖,做大营收,资本市场往往是给予认可,股价上涨,而现在市场明显厌倦了,卷者和被卷者股价都是下跌。
像光伏行业也是,前几年,这里上光伏项目,那里上,市场很开心,而今天再看到哪里上产能,吓都吓死了。市场苦“卷”已久矣。
而企业的利润持续下滑,甚至巨额亏损,叠加PPI的不断负增长,也终于引起政府高层的重视,从鼓励卷,到开始有点反内卷的意思。
有许多人想起了2015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背景确实有些相似,都是产能过剩,行业亏损或者利润大幅下降,PPI为负。那么以供给侧改革为参考,反内卷走到哪一步了?
答案是还没有真正开始。
下面是供给侧改革和反内卷的时间线对比。
当前的反内卷其实还没有实质的自上而下的政策,所以当前的反内卷还只是相当于2015年11月供给侧改革提出前。目前高层提的反内卷,是寄希望于市场参与者自下而上的反内卷,并没有像2015年供给侧改革那样行政命令式的定量减产能。
但是,大家要知道,我们做某件事,大多数是渐进的,就像在2015年搞供给侧改革前,其实最早13年就开始注意到产能过剩问题,要化解,直到16年才真正下猛药。
这次的反内卷,往前追,也是23年开始提产能过剩,一直没什么效果,不排除后面出猛药,时间点按供给侧改革的节奏看,可能也不远了,所以这个方向是要重视的。
那么:
在内卷的行业中,哪个板块最有可能成为反内卷题材的领头羊?哪些标的最值得关注?
当前反内卷与15年供给侧改革相比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将导致投资节奏上有哪些不同?
反内卷能像15年-17年供给侧改革那样,推动PPI上行,走出通缩,走向复苏,走出大牛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