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宿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7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基础临床赛道西部和中南部赛区复赛在暨南大学落下帷幕。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109所高校的600余支队伍、23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展现创新实力。
根据竞赛规程,西部与中南部赛区复赛为基础临床赛道,分为创新研究、创新设计两大类赛项,涵盖呼吸、循环、肿瘤学、检验医学等19个细分领域,参赛团队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汇报与答辩,以扎实的科研功底和新颖的跨学科视角,呈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创新实践。
参赛选手在比赛中。主办方供图“医学创新是守护人类健康的核心动力,而青年学子正是这场变革的生力军。”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表示,大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公平公正”为宗旨,既是对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新医科”建设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医学教育使命的深刻践行。医学青年们要有“顶天”的视野,瞄准国际前沿,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智慧;要有“立地”的情怀,扎根临床现实,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高等学校大学生医学创新竞赛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凌介绍,赛事形成“三级赛程+双轨评审”机制,既保障“创新研究”的学术深度,又激发“创新设计”的转化潜力。作为基础临床赛道复赛的收官之战,本次赛事既是决战前的关键历练,更是青年学子展现智慧、碰撞思想的重要舞台。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教授邹永新认为,临床需求是创新的源头活水,青年学子需从患者痛点中发掘研究方向,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科研。“比奖杯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积累,比名次更珍贵的是协作精神与医者情怀的沉淀。”邹永新说。
此次赛事由高等学校大学生医学创新竞赛委员会主办。赛事组委会称,这不仅是一场竞技盛会,更成为推动医教研协同创新、促进“一带一路”医学教育合作的重要纽带。未来,他们将持续优化赛制,强化产学研用对接,助力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