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驻南高加索记者 张健)7月18日,一场充满哲思与雅趣的文化沙龙在巴库图书中心举办。本次活动主题为“阿塞拜疆未曾了解的孔子——致敬古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由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巴库图书中心与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旨在庆祝《我们未曾了解的孔子》一书再版。
7月18日,阿塞拜疆巴库,“阿塞拜疆未曾了解的孔子”主题文化沙龙活动在巴库图书中心举办,中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鲁梅(前排右六)出席活动。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阿塞拜疆哲学家穆什菲格·奥特根用阿塞拜疆语撰写的著作《我们未曾了解的孔子》于2016年首次出版,作者以哲学家的思辨视角对孔子的思想、主要言论作了深入介绍和解读。
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副主席莱拉·阿利耶娃、中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鲁梅、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伊尔哈姆·马马扎德、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拉菲克·阿巴索夫、中方院长李姬花等嘉宾出席活动,阿塞拜疆文学界、学术界代表及孔子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孔子的哲学思想。
鲁梅大使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未曾了解的孔子》一书为阿塞拜疆读者提供了理解孔子思想的新视角,儒家哲学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强调“自我修养、勤学不倦、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等核心理念,期待中阿双方在文化、教育等领域深化交流,共同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伊尔哈姆·马马扎德教授指出,哲学对话是促进相互理解的关键途径,孔子的思想是古代中国文化的基本准则,其核心是伦理与仁爱,这些理念与阿塞拜疆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不谋而合。
7月18日,阿塞拜疆巴库,《我们未曾了解的孔子》作者穆什菲格·奥特根教授在活动现场分享写作初衷与再版过程。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本书作者穆什菲格·奥特根教授也在现场分享了本书的写作初衷与再版过程。穆什菲格表示,孔夫子是人类最伟大的导师之一,其智慧应该让全世界都知晓。区别于经典哲学教科书中关于孔子的内容,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阿塞拜疆读者重新认识孔子,发现他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魅力。
在文艺演出环节,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雅致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表演。京剧、中国古典舞、传统茶艺及葫芦丝独奏等精彩纷呈的中国文化特色表演将活动现场气氛持续推向高潮。
7月18日,阿塞拜疆巴库,《我们未曾了解的孔子》作者穆什菲格·奥特根教授向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赠送新书。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据了解,本次再版的《我们未曾了解的孔子》一书,是阿塞拜疆首部系统译介中国儒家经典《论语》的哲学读物。书中不仅收录了《论语》二十篇共499则语录的完整译文,还围绕孔子的生平、思想体系及儒家核心概念如“仁、礼、忠、孝、信、义”展开深度解读,并结合阿塞拜疆本土文化语境,探讨了这些思想在当代道德、教育和社会关系中的现实意义。此次再版由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发起并大力支持。该基金会长期致力于促进中阿文化对话,近年来,基金会积极组织和推动了“远程汉语项目”在内的多项与中国相关的文化项目,为中阿民众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搭建了坚实平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