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镇江日报
镇江日报记者 吴韵晗 镇江日报通讯员 胡杞泽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进一步便利新业态劳动者会难开、权难维、声难传的难题破解?镇江市总工会交出亮眼答卷。
今年以来,市总工会在推进产改工作中聚焦新业态领域,创新推出“三全职代会”体系,通过“全网覆盖、全域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镇江特色的产改之路,有效破解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难题,打造“工惠样本”。
云端破壁,全网覆盖解“开会之难”
在深化产改工作中,我市将新业态劳动者民主参与作为重要突破口。“以前开个职代会,天南海北的司机兄弟得专门停运赶回来,成本太高,人也难凑齐。”谈起过去,一位货运平台负责人直摇头。
新业态劳动者人员散、分布广、时间少的特点,让传统“面对面”形式的职代会成了老大难。如何破局?“我们的答案就是走深‘网上民管’路线,创新‘直播主会场+扫码表决’的模式。”市总工会副主席解军英说。
如今,在我市货运龙头企业,职代会开出了新花样。主会场现场直播,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司机师傅只需掏出手机扫个码,就能实时参与、投票表决。
“你看,就像这样!”7月11日,刚从外地回来的货车司机张师傅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手机屏幕。就在前几天,远在浙江的他通过公司工会发来的直播链接和表决二维码,参与了在镇江总部召开的职代会,对几项事关司机权益的提案投下了自己的一票。“方便得很!跑在路上也能当家作主了,感觉实实在在的权利就在手边。”张师傅笑着说。
这正是市总工会针对新业态特点开出的“药方”。“直播主会场+扫码表决”模式打破了空间壁垒,让天南海北的一线劳动者指尖轻点就能“云端”行使民主权利。
同时,对于本地的新业态企业,市总工会也积极推动规范召开线下职代会,确保每一位劳动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再因地域阻隔而“看得见够不着”。
制度筑基,全域联动破“管理之难”
“有了‘娘家’撑腰,我们的声音更集中,解决问题更有力了!”在去年12月镇江市道路运输行业职代会的观摩现场,刚当选的货运司机代表魏靖兴奋地说。这场吸引了全市各辖区工会和企业代表围观的盛会,正是我市新业态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我市将“三全职代会”体系建设纳入产改重点项目清单,构建起党委领导、工会主抓、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通过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完善职代会制度、规范协商流程等举措,形成了系统化的制度保障体系。
“我们还通过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对提案进行跟踪回访,通过专项民主协商、行业职代会、跟踪评估的闭环机制,让职代会决议真正穿透‘最后一公里’。”解军英说。
渠道扩容,全员参与汇“群体之声”
“现在不仅有了休息驿站,还方便参与企业决策,这就是产改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外卖骑手孙佳明在工会驿站填写意见簿时说。
这小小的簿子,连同“镇工惠”平台上24小时在线的“职工维权”“热线服务”窗口,构成了“线上+线下”的民意直通车。
“自从开通这些渠道,我们累计收到了300多条实实在在的建议,每条都关乎新业态劳动者的日常,切实让产改成果转化为劳动者的获得感。”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陈雷说。
为了让声音收集更放松、更日常,市总工会鼓励基层站点利用晨会、休息时间开展“工会时间”活动,让意见征集融入新业态劳动者的工作节奏。陈雷介绍,对于基层难题,则邀请政府、市场等多方联动专项解决,凝聚共识形成集体合同,最终提交行业职代会审议通过。
通过“三全职代会”体系建设,我市产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网约车司机资格证办理提速、车载设备费用降低、快递外卖小哥“就餐难”“进小区难”等痛点逐步化解……这些变化,让新业态劳动者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下一篇:三亚市大中型水库泄洪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