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已有要改善的信号, ‘1+N’政策体系推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也希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科创板将迎来开市六周年。这六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也进一步深化改革。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科创板为高科技创新类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设置了多元包容性的上市制度,能够契合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大等特点,通过市场化机制进行优胜劣汰。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着改革“试验田”作用,通过有效赋能科创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既支持高风险、潜力大、具有成长性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又避免企业钻监管漏洞违法违规损害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利益?
对此,李楠认为,在入口端,科创板可以针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特性,明确科创属性,确保规则具有包容性、一致性、可预期性;在持续监管过程中,既要鼓励和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也要严格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出口端,需要完善退市机制并严格执行,一旦触及红线,便要被强制退市。
当前资本市场处于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如何进一步完善,以构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李楠认为,A股市场已推出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监管规则,还需要树立正确的监管价值观,明确监管“裁判者”(市场监督者)的角色,推出的政策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动机,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量和论证。同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保持执行尺度的稳定性一致性,不能松紧不一。只有让所有的投资者对自身投资负责,承担风险,也能获得相应回报,才能让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有信心进入到中国股票市场,从而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建议科创企业“宽进严出”
经过六年的发展,科创板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589家企业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其中,科创板支持了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1家转板企业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科技型企业发展通常具有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那么,科创板如何既支持高风险、潜力大、具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又避免企业钻监管漏洞违法违规,成为市场的一大关注点。
“可以参考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经验,宽进严出,上市条件较为宽泛,但是退市规则严格落实。现在我们的上市规则重点也放在了提升包容性上,但是相较境外市场仍旧不够包容,因为绝大多数审核通过的IPO,仍需要达到较高的利润要求。”李楠认为,具有前瞻性、包容性的规则应该简单、明确,抓住主要矛盾,不做过多条条框框,鼓励科技企业发展,然后让专业的投资者去做符合其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要求的投资决策,通过市场化机制来进行优胜劣汰。
就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前夕,科创板迎来新一轮深化改革。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推出科创板“1+6”举措。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推出6项改革举措,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7月13日,上交所正式落地了相关配套规则。
“我们要鼓励适合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科创企业上市发展,尤其是那些真正具有成长潜力,但是也存在较高成长风险的企业,需要通过上市,吸引对其成长潜力认可且能具有相应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李楠认为,在公平有效的金融市场中,如果这些公司上市后,利用从股市融得的资金使其成长潜力得到实现,不仅企业自身会发展壮大,股价逐步上涨,投资者也能分享收益,就像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在上市以后一步一步变大变强,也给其股票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在审核环节,科创板推出两大试点举措:一是为精准识别和判断科技型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商业前景,针对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二是为缩短科技企业敏感信息在发行上市阶段的“曝光”时间,面向所有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在李楠看来,在审核科创企业上市申请的过程中,监管应根据规则重点聚焦于科创企业的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至于是否具有成长潜力和市场前景,则应由专业投资者自己判断,用真金白银的投资来进行“投票表决”,这样才能通过公平公正的市场化机制筛选出真正优秀的企业,淘汰掉那些试图钻政策漏洞,通过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手段伪装“高科技”的劣质企业。
一二级市场生态还待完善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加速“突围”,资本市场也不断深化改革,但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仍需持续发力。
李楠告诉记者,中国科技创新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最新的科技创新技术进行落地,比如超重型机械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利用信息科技让企业管理流程更为高效。中国在生物医疗、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优势,在于能够更高效地把新科技应用在更多的场景,并且在强大的制造业支撑下,做出实实在在的产品;但中国在高端芯片、光刻机等领域要真正实现技术突破,还需要较长时间。
“希望通过金融市场和多种融资渠道让资金流向有前景、有盈利、成长性好的企业,如果金融市场中的‘摩擦’越小,交易成本、交易壁垒、指令性市场限制越少,那么资金的融通性越好,这样的市场会越有效。”李楠称。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也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去年新“国九条”出台后,金融体系的“1+N”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今年科创板又推出新一轮深化改革,疏通一二级市场堵点,以期完善市场生态。
李楠认为,对一二级市场良性循环走上正轨,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其中,一级市场方面,让资金有效配置到真正有前景的企业,需要地方政府改善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参与投资;二级市场需要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这样才会吸引更多耐心资本进行长期投资。
“A股市场已有要改善的信号, ‘1+N’政策体系推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也希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并且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监管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其‘裁判者’(市场监督者)的角色,按照规则进行惩戒,不要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让市场化机制自行调节,这样股票市场才能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让长期资金、价值资金愿意投并留下来,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李楠称。
她同时称,国家出台了较多利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希望能够提振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虽说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当股票市场存在过多的“摩擦”,就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者而不是投资者,股票市场的价值就会被扭曲,并不能有效反映真实的经济情况。因此,股票市场的繁荣不应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的发力点应该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打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金融市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让投机者无利可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恢复市场信誉和长期投资者信心,保证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