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近日,“中国经济怎么看”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2025年夏季)在京举行,围绕我国上半年经济形势和各领域发展重点亮点开展研讨交流。
专家们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彰显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特征,印证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加深,我们应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持续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难题,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稳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
经济向新节奏加快
“新质生产力进入加速突破期,经济向新节奏加快。”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经济所所长郭春丽介绍,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进入快车道。技术创新方面,上半年我国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已经超过欧盟、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1~5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3.3%。1~5月,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在“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积极对接“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趋势明显。
“工业向绿转型,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彰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泉红说,近年来,重点工业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3个指标持续下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8.3%,清洁能源占比进一步提升。各地培育了一大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两重”“两新”政策成效明显
“‘两重’政策对基础设施投资发挥积极支撑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盛磊表示,截至目前,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分三个批次已全部下达完毕。“硬投资”方面,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医院病房改造等重点领域。“软建设”方面,在重点领域加快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探索“风电光伏+治沙”新模式等。
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高了“两重”资金对地方项目的支持比例,进一步缓解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8个百分点。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1.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2%。
“两新”政策推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贡献超六成。上半年,随着“两新”加力扩围政策持续实施,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明显增加。1~6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成为近年来稳投资最重要的支点。作为新型设备工器具的代表,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5.6%,体现了设备更新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方向。
经济大省主要指标逐步改善
“经济大省挑大梁进入恢复巩固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盘更稳。”郭春丽表示,今年以来,中央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发展自主权增加,经济大省主要指标正在逐步改善,部分数据开始追平甚至好于全国。
除广东和江苏外,其余大省投资均有所恢复。前5个月,浙江、山东、四川投资增速均快于上年全年,河南省投资月度增速逐步提高,前5个月达到6.6%,高于全国近3个百分点。
消费增长显著加快。1~5月,江苏、浙江、河南、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6%、5.3%、7.5%、5.8%,分别高于全国0.6个、0.3个、2.5个、0.8个百分点。
出口增长情况良好。前5个月,除广东省外,其余5个大省出口增长均好于全国,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同比分别增长9.6%、9.6%、7.2%、8.7%,河南省增速更是高达43.1%。
工业增长表现突出。1~5月,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7%以上,显著快于全国6.3%的增速,河南省增速达到8.4%,浙江、江苏、山东也都接近8%。
效益改善更为显著。1~4月,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分别为12.3%、7.5%、5.8%、23.3%和6.1%,远高于全国1.4%的增速。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认为,当前外部环境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经济大省稳投资、一线城市稳消费稳中承压,部分地区产业创新滞后恐形成新的区域发展分化。下半年,要抓住地区经济运行中的新亮点新趋势,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加强针对性施策,破除地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等关键任务上的畏难情绪,激发各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各地区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格局,推动地区经济向好运行,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
提前谋划推动经济稳定向好
展望后半年,专家建议,宏观调控要抓住当前经济运行、社会预期较为平稳的窗口期,提前谋划一批增量政策,确保政策效果能够持续有效释放,推动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在财政货币支撑方面,建议加大财政政策牵引带动力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两重”项目落地和“两新”扩围的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性金融工具力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特别国债”的合力。建议加大货币政策支持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并适当放宽工具实施条件,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建议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构建常态化协调机制,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避免政策碎片化。
在加强制度创新方面,建议深化大省要素市场化改革,激活资源效率。土地制度方面,推广“混合用地”模式,允许工业、研发、商服用地功能混合,解决新兴产业、空间需求碎片化问题。人才制度方面,实行高端人才税收优惠,对硬科技企业核心人才提供所得税优惠。强化经济大省的土地、能源、环境、数据等要素保障,扩大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在经济大省率先试点扩大服务业开放,在医疗、电信等影响力大、示范效应强的重点领域推动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
上一篇:刘宇宁演唱会服装是定制的
下一篇:越南爆发政治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