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都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近日,在位于江北新区盘城街道西埂余的花圃基地,一群“城市花匠”正在温室大棚内为一个个花盆装填营养土。记者走进大棚,没过5分钟便已挥汗如雨,而在此已经忙碌了近半个小时的花匠们早已衣衫湿透。
作为江北城市运行集团有限公司花圃专班的临时负责人,47岁的张志菊在忙碌一阵后,便招呼同事们到大棚外去透透气、喝口水。“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开展工作,我们更要做好自我防护。”张志菊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大棚上方装上了黑色的防晒网,两侧也打开了通风口,但大棚内的温度还是要比外面高一些,哪怕有微风吹过,也是热浪袭人。
事实上,为了能够抢在下月初新一批草花到位前完成装填营养土的工作,张志菊领着同事们一直坚守在大棚内,每天超过6小时。张志菊介绍,这处花圃基地一共有31个大棚,每个大棚能栽种约3万盆草花,现场一共有12名工作人员,“我们每天要装填2万个花盆,才能完成既定计划。”
今年,江北新区提出构建全域花园体系、塑造城市公园品牌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草花自供,降本增效”,通过“自建、自营”模式推进苗圃建设,使用自产草花打造“锦绣花廊”,实现新区范围内绿化管养的草花自给自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志菊从办公室“转战”田间地头,当起了“城市花匠”。
张志菊大学专业是观赏园艺,步入职场后也从事过一段时间园林绿化相关工作,但最近十多年,她一直负责市政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重操旧业,对张志菊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园林绿化和草花种植还是有不小的区别,自从今年2月来到新岗位,我也是一边摸索一边学习。”张志菊说。
任务虽然艰难,但张志菊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带领团队进行花圃选址、大棚建设、草花种植等, 忙得不亦乐乎。“光选址这一项工作,我们就跑遍了江北新区,有些地方看起来挺合适的,但一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各种问题,例如,周边交通不便利、使用面积不够大等。”花圃专班工作人员左利芹告诉记者。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花圃专班已经成功开辟出170亩土地用于草花种植,其中位于西埂余的这处花圃基地已经培育出苗。
今年6月,第一批经过精心培育后的草花出圃,80多万盆草花已经装扮在新区的各处公园、绿化带和道路的中分带上。张志菊拿出手机打开相册,向记者展示团队的工作成果,“这是在太子山公园的大门口,布满了白色和紫色的夏堇,多漂亮;这是江北大道的中分带,用的是粉色的长春花,也很漂亮;马齿苋有黄色和粉色,也能做草花,想不到吧。”
夕阳西下,结束了一下午的忙碌,张志菊和同事们的衣衫不知道浸湿了多少次。临下班前,张志菊指着大棚内整齐排列的花盆说:“我们团队今年的工作目标是让江北新区布满我们自己种的花,打造我们的‘花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