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随着第一方混凝土浇筑(如图),位于东吴港区的国投湄洲湾第三发电厂2×660MW(兆瓦)机组项目正式开工。
据介绍,该项目是福建省“十四五”能源保供的关键工程,总投资超50亿元,利用现有场地扩建2台660MW(兆瓦)高效节能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同步建设高效除尘、烟气脱硫、全负荷脱硝装置,实现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放浓度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国投湄洲湾(莆田)发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高级主管吴伟财告诉记者,该项目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建设周期总计25个月。首台机组预计2027年5月18日投产,2027年8月18日实现双机组投产。
“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增加约300万吨的煤炭需求,进一步扩大湄洲湾港口吞吐量和储煤基地规模,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国投湄洲湾(莆田)发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陈家勇表示,项目还将强化莆田在衔接福建电网南北的强力电源支撑点地位,进一步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调峰需求、缓解电网输配压力,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助力福建实现“双碳”目标。
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海表示,将以此次湄洲湾第三发电厂2×660MW(兆瓦)机组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莆田在更多领域、更广范围的合作,全力支持莆田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繁荣相关产业,打造央地合作典范。
除了电力能源保障外,以国投湄洲湾火电厂为龙头的临港产业链已现雏形。产业链上游,与毗邻的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紧密相连,产业链下游,火电厂发电产生的脱硫石膏粉、工业余热等可供周边企业作为生产原料和生产热源。此外,随着东乌垞渔光互补100MW(兆瓦)光伏电站一期的投产,“火电与新能源互补互济”的多元能源格局逐步形成。(全媒体记者 郑已东/文 林罗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