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集装箱’在这里。”科技日报这样报道长春兴隆铁路口岸的“集装箱智能监控系统”;
“全球好物直达市民购物车。”中国新闻网这样介绍长春兴隆综保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体验长春开放水平的重要窗口。”工人日报这样描述长春兴隆综保区。
……
近日,中宣部组织开展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众多媒体记者聚焦长春兴隆综保区,亲身感受这片开放热土的蓬勃活力。
没有海水的“国际港口”、没有跑道的“国际机场”、不出国门的“国际市场”——这是业内对兴隆综保区的形象比喻。作为吉林省首个、长春市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兴隆综保区自2014年3月封关运营以来,按照物流先导、产业支撑、贸易激活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一区一港一中心”(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三平台、四通道、三口岸”(内陆港平台、国际贸易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中欧班列、海铁联运、跨境包机、国际公路TIR运输;铁路口岸、整车进口口岸 、肉类进口口岸)发展格局。
在长春兴隆铁路口岸,高大的起重机正在有序作业。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玥指着集装箱上的“SMART”字样介绍,2016年开始,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合作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装箱智能监控系统”。一个手机大小的盒子,就能对集装箱的位置、状态实时监控。就算身处茫茫大海,集装箱的状态也能尽在掌握中。经过智能化改造的正面吊也暗藏玄机,在抓起集装箱前,藏身于正面吊的智能系统便能自动识别箱号,相关数据也会传给海关,实现智能化监管。
“长满欧班列自2015年开通以来,累计承运货物9万余标箱,货值260亿元,贯通俄罗斯近百个站点及欧洲30个城市。”王玥补充道。在这里,“长满欧”“长珲欧”两条中欧班列犹如“双龙出海”,优势互补;公路、航空、铁路、海运“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运输通道日益完善,持续拓展着长春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
“我们正深化与辽宁港口集团战略合作,未来效率提高后,集疏运用时将缩短至12小时,实现‘两港如一港、入区即入港’。”王玥表示,开放平台的提质扩容,将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5万平方米的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来自欧洲、大洋洲、亚洲、南美洲等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余种商品汇集于此,俄罗斯面粉、法国红酒、比利时巧克力、韩国化妆品等进口商品琳琅满目,让市民真正实现了“足不出市,嗨购全球”。该中心采用“前店后仓”模式,消费者现场体验,线上下单,保税仓直发。据介绍,该中心2024年销售额达1.63亿元,目前已经成为市民“买全球”的重要窗口。
“我刚买了啤酒、麦片、洗衣液等,满满一购物车的进口商品,花了不到300元人民币。”作为“海购族”,市民周岩表示,“货真价实”是这里最吸引她的原因。
如今,长春兴隆综保区已成为展示区域开放水平的重要窗口。一组组亮眼数据见证着长春参与全球经济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2024年,该综保区一线进出口额达到120.5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公、空、海、铁”四位一体国际运输体系,成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长春—莫斯科线路的国际公路运输 (TIR) 运量在2024年位居全国第三,2025年1-5月更是跃升至全国第二位……这些成绩,生动诠释着这片开放高地的澎湃活力。
立足长吉图,辐射东北亚。长春正以兴隆综保区等开放平台为支点,撬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随着“百展千企”开拓市场行动深入推进,中欧班列与TIR公路加速奔驰,北国春城拥抱全球市场的开放新篇已落笔生辉。
来 源:长春日报
上一篇:拒绝食用这样的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