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这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智库报告。 新华社发
新华社墨西哥城7月18日电(记者 傅琰 朱文哲)当地时间7月18日,“红厅论坛·中墨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论坛期间,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了《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智库报告。
报告通过深入剖析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形成、发展及其深远影响,全面回顾了中华文化主体性在历史进程中的觉醒与升华,系统阐述了其在激活文化生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拓展文化辐射力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入探讨了坚守文化主体性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报告指出,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它唤醒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锻造文化自立、铸就文化自强。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沉淀出独具魅力的文化品格,形成了深厚的文化主体性根基。近代以来,尽管中华文化主体性遭受冲击,但中华文化的根脉从未断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和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在守正创新中固守根本,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报告认为,文化主体性激活了文化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文化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意识形态,使文化成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大众文艺蓬勃兴起,“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塑造出中华文化生命更新与时代演进的旺盛活力。中国搭建文明对话平台,推动文化交流传播,积极扩大文化辐射力,不仅在国际上展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形象,也为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做出了积极贡献。
报告强调,巩固文化主体性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它既树立对文明传承的文化自信、守护人类文明基因库的多样性,又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样本;既破除文化霸权的话语垄断,又推动构建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观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会的多位智库专家赞同报告观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坚守文化主体性的成功实践,坚守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本次论坛由新华通讯社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共同主办。
上一篇:二手车出口成我省外贸新增长点
下一篇:当歌声成为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