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破解低价与“内卷”现象,须全面启动微观治理
创始人
2025-07-19 23:01:14
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杜雨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上海财经大学聚焦“寻求高质量发展下的供需再平衡”主题,发布了《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语言。

需求侧在多重压力下缓慢恢复。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报告认为,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内外多重挑战中实现稳定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但供需失衡矛盾突出。

供给侧方面,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新动能,但传统行业如煤炭等面临产能过剩压力。需求侧复苏乏力,居民储蓄率攀升,家庭债务收入比处于高位,家庭部门面临房贷与消费贷双重压力,抑制消费潜力;传统制造业利润下滑,投资动能受限,房地产深度调整导致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地方政府财政承压。劳动力市场总体平稳但结构分化,人工智能替代效应加剧收入差距。

报告建议,政策层面需平衡短期稳需求与长期改革:定向宽松缓解债务压力,支持高端制造,完善社会保障以降低预防性储蓄,深化产业转型培育新引擎,防范“低增长-高债务-弱需求”长期停滞风险等。

刘元春发表主旨演讲。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主旨演讲中建议,应增加“统筹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的新维度,将治理“内卷化”竞争作为政策重点,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微观基础。

他认为,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近90%,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本大幅下降,蕴含着新生产模式。但许多行业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财务指标却在恶化,企业利润率下降,这些应归结为“内卷性定价模式”导致的恶性竞争。

报告发布现场。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针对这一困境,刘元春认为,破解低价与“内卷”现象,必须全面启动微观治理。政策思路应从过去主要依靠行业自律的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行业协同、企业落实”的新模式,将竞争政策提升到舞台中央。他建议在关键时期通过立法和政府引导来规制盲目竞争、重塑市场秩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当前稳步提升国内需求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他认为,一方面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硬化预算软约束,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建立更市场化的国有资本投资体制。另一方面,应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严惩“长臂管辖”等行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半年经济持续向好向新向优 (来源:中国改革报)转自:中国改革报□ 本报记者 田新元近日,“中国经济怎么看”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
中足联强烈谴责侮辱球员及家属 【#中足联强烈谴责侮辱球员及家属#】#中足联称全力抵制挑衅辱骂等行为#中足联7月20日凌晨发布声明:...
中国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98.... 格隆汇7月20日丨据中国教育报,2024年我国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到98.5%,托位数连续3年增长率...
总统专车因掺水汽油抛锚背后:伊... 澎湃新闻记者 三白尽管“十二日战争”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但这场地区军事冲突的“叙事之争”在伊朗内部愈...
民生证券-钢铁行业周报:稳增长...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研报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