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创新是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底色,也是链博会的生命力所在。
本届链博会首设创新链专区,通过制度保障、载体支撑、服务协同三大板块,展示“从知识到技术”“从产品到市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全链条。
在专区内,记者发现了一家来自上海的企业——上海技术交易所,其展台屏幕上展示了确权确价、交易网络、科技金融、跨境交易四方面工作。
上海技术交易所在链博会上的案例展示。
上海技术交易所是我国三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所之一,致力于将创新成果从实验室里的“金点子”变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2020年开市以来,进场交易额超745亿元,金融授信达100亿元以上,为400多所高校院所和3000多家科创企业提供了服务。
“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链是其中重要一环,上海技术交易所不能缺位。”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在链博会现场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
颜明峰认为,在创新链中,最重要的不是硬件,如基础设施,而是软件,如制度、机制建设;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上海技术交易所要做的就是做好无形资产的定价和交易机制,在无形资产的确权和估值体系中获得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是靠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靠上海技术交易所的专业性,三是依托上海的科技创新优势。”颜明峰说。
但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近7年,物理意义上的“断头路”早已打通,但制度、规则等无形的“断头路”有待进一步消除。
截至目前,上海技术交易所的交易网络覆盖30多个城市,设立了21个海外网点。“这依然远远不够。”颜明峰透露,这次借参加链博会的契机,上海技术交易所主办了一场以“区域双链协同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就是希望能与更多区域的机构进行对接,把系统、服务联通,规则统一,从而推动技术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更快流动。“资产的价值之一在于流通。”
近年来,我国技术交易市场非常活跃,2024年技术交易合同值达6.8万亿元,但对很多企业来说,与研发相关的投入并没有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出来,企业真实的市场价值也需要提升。
“因此,上海技术交易所更要做好规则和体系建设,让技术类的无形资产通过确权、估值、交易,更好地反映企业发展。同时,持续完善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迈向新高度。”颜明峰表示。
原标题:《上海技交所总裁颜明峰:助力更多技术资产实现确权估值交易转化》
栏目主编:樊江洪 题图来源:张煜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煜 余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