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三门峡发布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中医认为三伏天
“阳气外发 伏阴在内”
正是冬病夏治黄金期
更是养生关键期
很多人会选择贴敷“三伏贴”
贴三伏贴有哪些讲究
应该怎么贴
夏季又该如何养生
听中医专家科普夏季养生那些事儿
1
三伏天解暑降温有哪些禁忌?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闷热的时期,许多人为了解暑,常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直接对着风扇或空调吹风,或洗冷水澡、喝冰镇饮料。中医认为,这些习惯易使寒邪侵入人体,寒凉之物摄入过多会损伤阳气,导致寒湿凝滞,引发不适或疾病。因此,三伏天不仅要防暑,还需防寒。长期在空调房的人,应避免贪凉,温度应控制在26℃-28℃,手脚冰凉者可用小毯子或厚衣物保暖,特别注意保护大椎、风池、肺俞等穴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2
暑伏饮食要注意什么?
在夏季,因为高温天气,不少人食欲骤降,那是因为人体通过神经传导将高温刺激传给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复杂的调节机制产生对摄食中枢抑制性反应,从而导致摄入食量的减少。
避免暴饮暴食、少碰生冷食物:过多的食用生冷、冰镇的食物,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从而影响食欲。切忌暴饮暴食,少吃夜宵、少饮酒,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物。
调理脾胃小妙招:
足三里按摩。中医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与穴位气血运行密切相关。每天花10分钟按揉足三里(胃经要穴),即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拇指或按摩棒垂直按压,酸胀感传至小腿为佳,每天按摩相当于给脾胃“加油”。
食疗选酸梅汤。山楂50克,乌梅30克,甘草3克,冰糖50克,熬水当茶饮,不仅能消暑止渴,还能迅速消除疲劳。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小提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大口急喝水会使水分快速稀释血液,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应小口慢饮。
3
夏季养生小知识
饮食调理
喝姜枣茶。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可用生姜片和大枣泡茶饮用,既能温中驱寒,改善虚寒状态,又能助体表阳气生发舒展。
败火方法。经常上火的人群,可选择喝绿豆瓣茶,取一小把绿豆,捣碎后放入碗中,用开水冲沏,温度适当时喝下,有明显的降火作用。但要注意绿豆瓣茶,与绿豆汤一样,脾胃虚弱的人禁用。不常上火的人群可选用苦瓜、荸荠等偏苦寒食物来清心火。
身体养护
晒背。人体后背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条经络,这两条经脉受寒瘀滞,会导致腰背腿痛等症状。晒背可促进阳气生发,但应避免中午强光,以防晒伤,出现不适时立即停止。
泡脚。可用红花、艾叶、干姜泡脚,促进循环、驱寒、缓解疲劳;泡脚时间不超过30分钟,微汗即可。
日常习惯
运动。夏日运动应适量选择,避免大汗淋漓。久坐办公者,每小时起身做舒展和提肛运动,避免伤肾。日常多做深呼吸:闭气半分钟,缓缓呼出,培养丹田之气。
作息。作息规律,少熬夜,以免伤肾精损正气。伏天尤其要睡好子午觉。无条件时,闭目养神十多分钟,可收敛心神。
情绪。应保持心情平和,不急不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情绪转移。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河南分社
声明: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发布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三门峡市委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运行: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 中共三门峡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