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人物简介:杨青,曾用名杨远功,1928年4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4年11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6月至1944年11月在上海永安公司当学徒,期间参与地下共产党引导的职工进步活动,编辑《小草》刊物,工余在上海宗美建筑工程学院上学两年毕业。
1944年参加新四军六师十八旅,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东海战役。
1979年12月转业任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后历任上海市委驻民用设计院、驻纺织局党风调查组副组长,市委党风调查组组员,市纪委联络组驻建设委联络员,1984年4月任市纪委常委,1994年离休。
曾受奖励: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和侦察模范称号等。2009年和2014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21年获评100位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党员模范典型之一。
1928 年生于长春的杨青,年少时亲历山河破碎。"七七事变" 后,他随亲人从南京避难到上海,14 岁进入永安公司当学徒。
从秘密传阅《论持久战》、编纂地下刊物《小草》传递抗争信念,到组织职工冲破封锁线、投奔新四军——曾用名“杨远功”的他,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改名为“杨青”,在烽火中淬炼成长为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
如今,年过九旬的他,仍清晰记得抗战岁月的点滴细节。
以下是杨青的口述内容:
“小草”在敌占区秘密生长
我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书香门第,“七七事变”后,父亲离家抗日。那时,父亲是机关领导,消息特别灵通,通知所有亲戚都撤出南京,到外地去避难。不久,母亲与祖父母因病相继去世。一个叔叔带着我逃到了上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了上海租界,我也跟父亲失去了联络,被迫终止学业。为了生计,14岁的我到永安公司做学徒。
到永安公司后,中共地下党员引导,我们满腔热情学习进步书籍,包括《论持久战》,还有《共产党宣言》等。然后,几个信得过的好朋友秘密开展交流讨论。
因为公司职工的真实身份互相之间都不清楚,里面有日本特务,也有三青团的人,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是共产党。
我们几个好朋友还一起阅读新四军的油印小报,不知道是谁联系来的,只知道要当天看完,第二天必须还。我晚上回到宿舍后,才悄悄拿出来看。因为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这些报纸都属于违禁品。
新四军的报纸对我影响很大,上面刊登着新四军打击日军、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抗日的小故事。我把讲道理的、吸引人的消息摘抄出来,折成可以放在口袋里的小册子,偷偷拿给好朋友传看。这本小册子的名字叫《小草》, 意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在当时也是很秘密的行动。
地下党员也会组织我们学习,多数是在一个公园里头,学习一些资料文章,了解共产党是怎么开展活动的。我们也会去模仿。有一次,一个同事在读《论持久战》时被汉奸看到,还好他早有准备——把书的封面换成了《封神榜》,就这样蒙混过了,有惊无险。
这些斗争技巧,都是地下党员教我们的。
加入新四军,踏上抗日血色征程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抗日意识逐渐觉醒。那时候,有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叔叔,他认识一个新四军,听说他们要带一些伤员到上海来治病养伤。我想这是一个加入军队上战场的好机会。
后来,我联系到新四军的联络员。一开始,加上我有6个人一块参军,跟联络员约好时间和地点,一起回部队。后来,我继续组织动员,总共发动了20名职工参加新四军。
当时,其中一位同事因为腿脚不便,部队领导让他先去治疗,治好之后再来。结果他回到上海之后,暴露了,还好地下党组织营救他,指导他走什么路线去解放区,他才安全转移的。可见,我们当初的斗争环境是非常危险的。
从上海出发后,我们是自己买票坐车、坐船,历经艰险穿过三条水路封锁线,最终到达了苏北的高邮、宝应一带的根据地。
在新四军部队,我把原名“杨远功”改为“杨青”,取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在教导大队学习了5个月,学习理论知识,也学习指挥、刺杀、挖战壕这些军事技能,为后面战斗打下坚实基础。学完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司令部当见习干事。
1945年8月25日,我们部队要夺取高邮北边被伪军控制的宝应城。我们四个团兵力打伪军两个团,人数占优,但武器装备落后。
那场战斗,突击队主攻,我和另一个干事主动请缨,负责打开城门。我们有4颗手榴弹,每人2颗,准备冲上去把城门炸开。在巷战的枪林弹雨中,我们抓住空隙跑到城门口。一看,竟然没人,可能是被突击队吸引过去了。我们趁机把城门打开,为部队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因此立了功。
在另外一次战斗中,我们俘虏了800多名日军,但我们自己的战士也伤亡严重……大家绝不做亡国奴,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打日本鬼子,要为国家和民族去战斗。
后来,我们才知道,日军投降在8月15日已经投降了。大家非常高兴,终于胜利了。但是没有特别的庆祝,因为还有战事在进行。
战火淬炼的信仰与坚守
之后,我也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战争中,我们牺牲了多少名烈士,才换来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我亲身经历,深感胜利来之不易。
转业前,我在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任高炮靶场党委副书记、主任,后来干部队伍年轻化,我转业到了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直至1984年来市纪委担任常委,分管研究室、教育室、《上海纪检》编辑部、审理室工作。
分管文字工作,我游刃有余,但对于办理案件,我只有在部队做纪律检查员的短暂经验,并不精通。好在我从小就很喜欢看书,学习能力也比较强,相信自己到新的岗位努力用功一定勤能补拙。
那时候上海图书馆还在南京路上,我经常去借书,多数都是看逻辑学、经济学。逻辑学里头很多有趣味的东西,我要学习一个案子逻辑性怎么样的,怎么和法律结合起来。而且当时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必须适应新形势、弄懂市场经济,像《西方经济学》和凯恩斯的书,我都读过。《上海证券报》我也想办法订了一份,看人家写市场评论,学习里面的知识,很有意思。
这些逻辑学、经济学的知识,为我调查处理经济类的贪污腐败案件积累了良好的基础,办案子就逐渐得心应手了。10年工作期间,我审理过100余件市管干部的案件,还主编了纪检工作教材,为纪检干部工作提供了业务指导。
纪委最早的阶段是红军时代,中共五大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可以说,纪委的工作是非常光荣的岗位,对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文化水平、业务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当时市纪委的年轻同志不多,同志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就联系了上海大学办进修,设立了两期政治系纪检专业,用一年左右时间强化大家的文化知识和纪检业务。我们也请一些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来作报告,让全市的纪检干部都来学习,拓宽大家知识面。
我是1945年4月入党的。直到现在,我还常常以腐败分子的案例警示教育我们的同志,要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更要以德取人、谨慎交友,千万不能思想滑坡、道德失守,不能做违背原则的事情。
原标题:《口述|上海租界的小学徒,受地下党员影响觉醒抗日,加入新四军踏上血色征程》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邬林桦
上一篇:余杭区政府就自来水异味致歉
下一篇:高温天如何识别和预防热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