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19日电(陈慧)“加司机、厨师总共五个人。”杨韬说。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人民法院大丰人民法庭,仅有5名工作人员——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机、厨师,却守护着2584平方公里土地上农、牧、矿、园、景“五区并存”的和谐安宁。一份份朴素的责任感,驱动着这个小法庭,将“枫桥式人民法庭”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小法庭大作为
十年前,大丰人民法庭辖区还是相对单一的农区。如今,“五区并存”的复杂格局对法官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他们必须从专精农业纠纷的“庄稼把式”,迅速成长为精通土地、牧业、矿业、旅游、环保等多领域矛盾的“全科大夫”。景区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矿区劳资冲突、环保争议……五花八门的案件涌入这间小小的法庭。
当记者问及是否想过放弃,她坦言:“有时候真觉得苦都让我吃了。”但转念间目光坚定:“这事总得有人干,都不来,老百姓的问题谁解决?”这份朴素的责任感,支撑她踏遍三镇一区:在飞雪天驱车三小时调解牧民溺亡的马匹纠纷;为810元机耕费请村中长者主持公道;在景区摊位前现场普法,把法律知识揉进世间烟火。
多元解纷见实效
面对复杂多元的矛盾纠纷,大丰人民法庭深知“孤军奋战”行不通。通过主动融入地方诉源治理工作大局,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扩充民间调解力量,利用“人大代表之家+大丰法庭”调解模式进行纠纷化解;提供“零距离”司法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式法律服务格局等方式解决群众问题。
农村地区在政策推动下逐步实现清洁能源改造,法庭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清洁能源改造推广过程中,农村推行天然气供暖安装壁挂炉,实现取暖和生活热水双重功能,但由于农民误认为国家补贴属于个人、资金被冻结、对收费不理解、质疑收费不统一等众多原因,未能按合同支付壁挂炉安装费用。
面对这180多起涉及群众众多、企业资金压力大的集体诉讼案件,法庭通过多方联动机制实现高效调解,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协同效应。法庭联合人大主席召集群众代表、村两委、老党员等召开现场会,面对面解答疑惑,法律问题由法官解答,政策问题由基层干部现场确认,有效消除群众疑虑,针对个别群众提出的特殊要求,法庭多次入户调解,联合企业人员实地解决,最终,180件纠纷全部成功化解于诉前。
7月18日,大丰人民法庭法官助理叶尔那尔(左)和书记员杨韬(右)在五谷丰登调解室调解民事纠纷。 陈慧 摄巧解纠纷暖民心
大丰人民法庭的荣誉墙上,“枫桥式人民法庭”和“自治区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的牌匾熠熠生辉。但对朱丽萨和她的团队而言,更珍贵的勋章,写在辖区群众逐年提升的幸福指数里,刻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信任中,融化在冰释前嫌的笑容里。
高桥村村民王功和与杨志刚因15万借款反目成仇。疫情让杨志刚生意血本无归,弟弟重病更让他雪上加霜。经过法院的温情调解,王功和被诚意打动,主动免除大部分利息,杨志刚承诺三年内偿还所有金额。如今两人又能坐在一起相谈甚欢。“要是没有法院的调解,这情分就真没了。”王功和感慨道。
普法惠民显成效
2021年至今,大丰人民法庭普法宣传117次,开展法制讲座30余场,巡回办案326场,现场化解各类民事纠纷500起。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倾听民忧、用智慧化解矛盾的坚实足迹。
大丰人民法庭通过多维普法途径,提高群众法律意识,选取社会关注度高,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开展类案引导。通过这类真实案例的解析和宣传,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现实场景,使公众在理解法律内涵的同时获得行为指引。
在每年开展的此类集中培训和入户普法宣传过程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使群众清楚“找谁、找哪一级”解决问题。随着多年普法和调解工作的推进,群众逐渐形成程序意识,能够理性分类处理问题,纠纷自愈能力不断增强。大丰人民法庭在进行普法宣传的同时,深刻影响着司法公信力建设、社会法治信仰培育及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7月18日,大丰人民法庭朱丽萨法官向记者介绍管理辖区的变化。 陈慧 摄“法官必须赢得群众信任才能有效处理案件。”大丰人民法庭庭长朱丽萨说。从多元解纷到精准普法,从化解个案到培育法治信仰,他们用实干诠释着“小法庭”的大担当,既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法治动能,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土大地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