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者故事 | 十年拍一题——我的铁路情缘
创始人
2025-07-19 18:27:08
0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剑在复兴号高铁列车驾驶室进行体验式采访(安全环境下拍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

今年,世界铁路迎来诞生200周年。1825年,英国斯托克顿至达灵顿铁路开通,伴随着蒸汽机车拉响的汽笛,人类交通史翻开了新篇。200年后的今天,全球铁路发展日新月异,我国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式现代化铁路发展,正重塑着世界铁路的格局。

《“通道”的十年变迁》这组摄影报道,是我从2015年到2025年年初在北京东四环外的一处铁路线附近拍摄的,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跨越铁路的“通道”变迁,以及那些穿梭在“通道”上形形色色的面孔。在这样的变迁中,我们能看到中国城市在发展中一步步走向完善的缩影。

这条京包铁路线,是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京东北环线,我家就住在附近,走路大概10分钟的路程。十多年前,刚搬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被人们穿越铁路的画面所震惊和吸引。这样的场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儿时的记忆中。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在铁路附近。从小伴着火车的汽笛声长大,从冒着浓烟的蒸汽机车到后来绿色的内燃机车。上个世纪80到90年代,当地的铁路是开放的,人们在铁路上行走习以为常。我曾经踩在铁轨上练过平衡能力,还跟着大孩子一起,沿着铁路徒步走过来回十多公里的路程。

小时候留下的记忆,让我对铁路和火车有着独特的感情。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车长;我还模仿铁道游击队爬过煤矿的小火车,额头被车厢的铁皮磕破,到医院缝了两针。

长大后,我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怀着对铁路的特殊感情,关注并拍摄过多个有关铁路的摄影专题,有《成都“铁路街道”的最后时光》《最后的小火车》《高铁过我家》《保姆返乡记》《坐着绿皮火车 告别清华园站》《“宇宙中心”五道口》《从星火到朝阳》等。

《“通道”的十年变迁》这组照片,最初拍摄的时间是2015年,刚拍摄的时候,就觉得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大城市挺难遇见的,第一感觉就想把它先拍下来。由于离家不远,有空的时候,就跑到铁路那边去转转,刮风下雪天气,也不停歇,因为在这样的特殊天气下,会拍摄出不一样的画面。铁轨向远处的延伸,给人一种诗和远方的感觉,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就这样随手拍了几年,虽然画面比较独特,但毕竟这样穿行铁路的行为属于“违规”,是不安全的,存在隐患的,会给人不好的误导。拍了好几年,一直没有发表。

2021年后,随着附近北京朝阳站的建设和投入运营,这段铁路即将通过动车组列车,相关部门加强了安全管理,人们在铁路上穿行的画面成为了绝唱。取而代之的是修建穿越铁路线的地下涵洞,供行人和车辆通行。这是社会规范化管理的必然,各种交通工具还有行人等,各行其道,是安全的保证,更是社会有序发展的保证。社会的变化发展,不知不觉地留在这些照片中。在这样的语境之下,以前那些看似不合规的场景,作为“过去时”的背景资料,才得以发表出来。

为了拍摄该组摄影报道的主图照片,2025年年初,我冒着寒风数次爬上铁路线附近的高楼楼顶,寻找合适的角度、合适的光线,等待定格高铁列车从“涵洞”通道上经过的瞬间。远处高楼林立,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清晰可见。这一刻,中国式现代的交通图景具象化了。

十年拍一题,这是纪实摄影的魅力所在。通过不断的深入拍摄和足够的时间沉淀,记录身边发生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发展。

相关作品:

“通道”的十年变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信银理财:将养老焦虑转化为财富...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养老金融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联结着资金端、服务端、产业端,发挥着重...
西藏珠峰控股股东遭立案调查,黄...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雅文 北京报道控股股东再次将西藏珠峰(600338....
人才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现在开始开会。  今天,召开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徐...
特朗普:已要求司法部公布大陪审... 格隆汇7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我已要求司法部公布大陪审团有关杰弗里·爱泼斯坦的所有证词,但必须获...
复星旅文旗下Club Med突...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复星旅文的“现金奶牛”Club Med,近期遭遇剧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