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永合屯村果农程淑清正在为果树修枝。
7月中旬,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永合屯村2000亩锦绣海棠进入膨果关键期。7月19日,在程淑清家的果园里,一串串青果挂满枝头,果香混合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这时候得把好关,施肥要跟上,杂草得及时清除,病虫害防治更不能松劲。”程淑清一边除草一边念叨着管护要点。
锦绣海棠又称“塞外红”苹果,是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历时20余年选育而成的小苹果新品种。其果色艳丽、口味香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不仅能有效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增加林农收入,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果”“致富果”,成为通辽市生态治理的首选经济林品种。
青果挂枝头。
2015年,程淑清承包了50亩沙化林地开始种植锦绣海棠。面对贫瘠的土地,她独创“沼液冲施”技术,以农家肥替代化肥,灌溉时加入发酵沼液,短短几年内将无人问津的沙坨地变成了绿色果园,年产果量15至20万斤。在她的带动下,永合屯村发展锦绣海棠近2000亩,锦绣海棠果还通过了绿色农产品认证,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给果农带来稳定可观的收益。庆和镇也以锦绣海棠为纽带,闯出一条生态致富新路。全镇发展锦绣海棠6170亩,沙棘4.2万亩,林下套种中草药2.8万亩,发展露地蔬菜种植6万亩,构建起“绿进沙退、果园共生”的立体产业网。
科尔沁区庆和镇永合屯村,大片锦绣海棠均匀挂果。
如今,在科尔沁区22万亩经济林中,48626亩锦绣海棠如繁星般点缀大地,现已基本全部进入挂果期,每亩平均产量稳定在1500斤左右。这些扎根沙地的果树,让昔日的沙化土地绽放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活力,成为科尔沁区“向沙要绿、以绿生金”的生动注脚。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 霍晓庆
科尔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玲玲 王硕
新闻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