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南宁 | 清朝的南宁(五)水利建设
创始人
2025-07-19 16:55:19
0

转自:南宁发布

随着外来移民的大规模迁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清朝南宁各地居民一方面利用自然河流架设水车进行灌溉,另一方面继续兴修陂塘等各种水利设施,南宁的水利设施数量大增,水车等各种先进灌溉工具也逐步得到广泛使用。

思恩府是清朝广西水利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府境东部的武缘县、宾州、上林县成为水利建设的热点地区。境内大小溪流是当地居民赖以灌溉的主要水源。乾隆年间,武缘县仅有21处陂塘堰坝,而且平时疏于维护,只在需要灌溉时编竹覆土,主要依靠流经县境的自然河流,采取随处筑堰架车的方式灌溉。嘉庆、道光年间,由于官府重视,加上外来移民迁入对水利灌溉设施需求提高,武缘县的水利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道光年间,全县有381处水利工程。宾州境内众多小河流成为百姓灌溉的主要水源。此外,宾州百姓还修建陂塘70余处。上林县境内河流众多,沿岸百姓就依据各河流而引渠筑坝进行灌溉,所需材料则随处而异,东、西、北部地区用当地所产青石砌筑,经久耐用;中部、南部地区则仅以竹木栽入土内,上面再加草坯,容易损坏,需要每年修补。在河流稀少的山区,则依赖泉水进行灌溉。筑坝拦河是上林县主要的灌溉手段,其中澄江及其支流沿岸就建有数量众多的水坝。道光年间出任思恩知府的李彦章教民制造水车,取水灌溉,水车成为当地最主要的灌溉工具。

清朝前期,白山司境内的灌溉主要依靠自然河流。嘉庆、道光年间,白山司的水利灌溉得到初步发展,各种水利设施协同发挥作用,有效地保证境内农田的灌溉。但由于经费不足,土官和民众对众多水利设施平时疏于管理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利工程的功效。那马土巡检司境内在明朝尚无水利设施,依靠自然降水灌溉,在清朝前期,那马司境内居民只知道土块筑坝,一遇大雨,河水暴涨,往往将坝身冲倒。道光年间,当地居民使用石块或三合土修筑水坝,强度大增。此外,百姓在坡地上修筑水塘,蓄水灌溉。在有河流的地方,则架设水车,以水灌田。

水利灌溉设施的大量兴修,进一步改善南宁各地农业生产的条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才留通最高可享150万元房补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张周楠) 7月18日,南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通市委人...
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国际珠心算竞...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7月19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小选手参加珠心算比赛。当日,“...
“弯腰挣钱”!星级大餐变身亲民... (来源:新华日报) 高档餐饮的烟火气,正飘向寻常巷陌。南京、淮安、南通等地星级酒店纷纷推出移...
关于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 形容春... 加入了百鸟大合唱,到处莺歌燕舞,演奏一曲春天的交响。  9、春天,是希望纷飞的季节。大雁饱含憧憬地向...
开学第一天的好词好句 开学第一... 开学了,校园里又变回以前那样的喧闹了。小编收集了开学第一天的好词好句,欢迎阅读。  1、 开学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