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谭雅文】脊柱侧弯已成为影响新一代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其发病率持续上升,与肥胖、近视并列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三大“元凶”。改善脊柱侧弯的矫正器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传统矫正器制作面临专业性要求高、智能化程度低以及量产困难等问题。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这一困境带来了转机。在第三届链博会上,记者见到了由3D打印机生产的脊柱侧弯矫形器。
“这款矫形器具的生产过程效率很高,只需要3步就可以完成。首先通过三维扫描进行数据采集。第二步使用AI生成式自动设计,量身定制出最适合的矫形器模型。第三步,将设计好的数据传输至3D打印设备进行打印后即可穿戴。”中山盈普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普三维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一台3D打印机生产矫形器的全过程。
据了解,盈普三维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SLS技术的3D打印设备制造商。SLS技术是指工业级选择性激光烧结增材制造,其聚焦于工艺、装备制造、材料研发、打印工艺和终端应用开发等领域。该公司2007年推出亚洲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激光烧结增材制造系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此次参加链博会,盈普科技带来的最新产品实现了SLS技术3D打印在数字化医疗与供应链效率上的创新。
“我们采用的尼龙材料轻盈,耐用,公司自研的医疗专用材料安全性更高。盈普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应用入选了工信部首批典型应用场景的名单,可以看出引入3D打印工艺后,对产品质量和患者体验的提升。”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脊柱侧弯矫形器之外,SLS 3D打印针对不同的患者矫形需求,包括颈部、手腕、踝足及胸腰支具等。
例如功能鞋垫,可以为足外翻、足内翻、扁平足、足弓塌陷等患者改善下肢力线,起到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舒适度的效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业级的SLS设备打印的产品在质量、重量和性能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使用SLS 3D打印工艺后,可以将制作流程大大幅缩短,通过数据采集、测量AI生成式自动设计、3D打印后即可拿到产品。
这一技术进步也契合了我国制造业转型的趋势。今年以来,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保持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3.1%。业内普遍认为,这反映了我国工业正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高质量个性化制造迈进。
如今,全球3D打印技术正从“原型制造”向“量产制造”转型,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在消费级市场和部分工业应用领域已具备竞争力。未来3D打印技术的突破方向主要集中于材料创新和智能制造能力的提升。
“材料方面研制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新材料应用,而打印过程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未来五年的颠覆性创新将围绕AI 驱动的全流程优化和分布式制造网络展开。”盈普三维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SLS打印设备支持PA12、PA11、TPU、PEKK、PEEK等20种以上高分子材料,涵盖从常规尼龙到超高温高性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全品类需求,已出口欧洲、美国、亚太、中东、大洋洲等地。